花街节,俗称“赶花街”,是流传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花腰傣民族地方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新平县位于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美丽的红河岸边,这里居住着彝、傣、汉、哈尼、拉祜等17个民族。花腰傣是傣族的一个支系,因妇女服饰腰缠多条花腰带而得名,新平花腰傣居民有四万余人,约占全国花腰傣总人口的80%以上,素有“中国花腰傣之乡”的美誉。新平花腰傣主要分布在漠沙、戛洒和水塘三个镇,有傣雅、傣卡、傣洒三种自称。“赶花街”,花腰傣叫“欢竜”,“欢”是“玩”的意思,“竜”是树林密集的地方,花街节,也就是“情人”汇集之地。

花街节历史悠久,但产生的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只有在传说、故事中才能追寻到她们的一些历史起源。花街节因花腰傣傣雅、傣卡、傣洒居住地域不同而各地过节的时间有异。漠沙花街节一年赶两次,第一次,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叫“上花街”,地点在新平县漠沙镇龙河大沐浴古渡口;第二次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六,这一天,叫“下花街”,地点在新平县漠沙镇曼勒粉牛古渡口;戛洒镇花街节,每年赶一次,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地点在戛洒镇达哈河桥头。

花街节在古时较为盛行,解放后,人们忙于生产劳动,政府也不提倡,认为是误工误时之事,破坏生产劳动,就被废去了。1980年新平成立了“彝族傣族自治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提高,1991年政府提倡在漠沙恢复了“花街节”,传习古老的“情人相会”、“服饰赛美”、“吃秧箩饭”等习俗,逐渐又融合成了现代商品经济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盛会。花街节神秘、浪漫,别具特色,被人们称之为“东方的情人节”,借助于“花街节”平台,使花腰傣民族很多古老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上一篇:【民间舞蹈】高跷舞狮(玉溪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华宁陶制作技艺(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