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神是中国道教尊奉的统管疫鬼的神。疫鬼的根源在远古,西汉时的纬书中关于“疫鬼”的记载说:黄帝之孙颛顼生三个儿子,算起来该是黄帝的重孙子,死后成为疫鬼。一为疟鬼,一为魍魉,一为小鬼。这是瘟疫之鬼祟的原型。疫鬼不仅荼毒人,也危害其他动物牲畜。比如既造成“非典”,也造成“禽流感”。既然是鬼祟作乱,就应该有法力强大的神来管管。人们通过祈求神们来减少危害,避免灾患,于是瘟神应运而生。瘟神据说出现在隋朝,叫“五瘟使者”,他们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世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长江以南由于独特的气候,容易发生瘟疫,对瘟疫更加畏惧,对瘟神更加虔诚,送瘟神积极性也更加高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地区至今仍有类似的传统活动。长江以北只有山西和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有这样的习俗,举行时间多集中在农历的五月或七月,而像阳泉郊区东南舁村在正月里举行这样活动的比较少见。

东南舁的瘟神只一位,称“五瘟使者瘟元帅”,是“五瘟使者”的总领导总代表。瘟神是临时纸扎一个瘟神像,再有一张供桌上供着瘟神“禡子”(黄纸上书写的瘟神神位) 送瘟神事关东南舁每家每户,是全村、也是全家族的集体活动,历来当做本村集体活动。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每逢每年正月初十晚上,夜幕降临,”送瘟神”队伍聚集在村里东岳庙,时辰一到,主持人一声令下“起驾!”鞭炮齐鸣,瘟神爷起驾。头锣、二锣相继鸣锣开道,游村开始。因为是夜晚,所以当地称游村为“迎灯”。时值正月,当地各村都有“迎灯”的习俗,郊区东南舁与之不同的是抬着瘟神爷。迎灯队伍在头锣的引导下先在村内小巷穿行,过街戏在路口广场作表演。 数百人组成的长队,举着各式各样灯笼,排着长队,沿着弯弯曲曲高高低低乡村小道,出东家进西家,蜿蜒行进在山村之中。远远望去,像一条腾飞的长龙,飞行在小山村里。

绕村一圈后,队伍集中到达村西北 “桃梁”,先进行民俗表演,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闹红火”。“闹红火”节目大都以花灯为道具,以体现村民日常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形式上主要以秧歌和迓鼓为主,随着时代发展也加入了现代舞蹈,迓鼓的唱词中也加入了新农村建设等新内容。

闹红火结束后,村民们便抬着瘟神塑像,一路上吹吹打打,一直送到村外,经过一番祭拜、祈福之后,将瘟神像烧毁,然后再把象征平安的苹果分给众人。

在当地村民心中,“瘟神”不仅是瘟疫的化身,还代表了所有的疾病与灾难,在每年岁首举行这样的活动,更多地寄托了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通达的美好祝愿。


上一篇:【民俗】霍树头村祈雨(泉阳市)

下一篇:【曲艺】哈萨克族铁尔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