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陵川民间流传的一首童谣,童谣中说的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年阴历六月初六, 姥姥、舅舅都要给外孙、外甥送“羊”,“羊”是一种面食,用面粉加工而成,也叫“面羊”。 当地许多人家每年都要制作“面羊”送给自己的外孙女。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姥姥家都要选上等白面或是白玉茭面,蒸上一份面羊,送给外孙吃。一份面羊15只,其中1只大羊,14只小羊,有站羊、卧羊,形态各异。

姥姥给外孙送面羊的风俗,走遍全国上党地区有此规矩。传说这是因为炎帝神农氏在此尝百草,识五谷。传农耕时,先用羊尝,羊食之无碍,炎帝方颁令播种。因此羊对人类贡献很大,被列为图腾,奉为神明,成为儿童成长的保护神。因此姥姥家为护育外孙健康成长,必蒸“面羊”代活羊送之。送面羊的规矩很讲究,小儿做满月时,姥姥(或娘舅)家除送帽子、鞋、衣服、银器首饰、大小被子外,还得蒸一份“面羊”。这份“面羊”为5个,取小儿与羊为伍之意。大羊头下戴面锁一把,三枚古铜钱串红线,套在大羊脖颈上,另捏拴羊石一块,意在将羊与孩子统统拴住好养。当小儿长到15岁时,叫圆十五,也叫开锁,姥姥家送的面羊必须是15只,就是文章开头说的1只大羊,14只小羊,这次的“面羊”和以往的不同,大羊头下无面锁,也无拴羊石,意在孩子已长大,可让他自由到社会上拼搏奋斗,发展事业。


上一篇:【传统舞蹈】云舞(安徽省)

下一篇:【传统戏剧】曲子戏(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