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df5cbbd87521ae33.jpg

石马江劳动号子是流传于湖南省小塘镇的传统民歌。小塘镇位于新邵县北部,与隆回、邵阳县接壤,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此地正处于古梅山与邵阳市的交界处,既充分地受到中原文化、楚湘文化的辐射,也深刻地受到古梅山文化的熏陶。梅山文化是至今仍集中保存在湖南中部、西南部的一种古老的原始渔猎文化。在小塘一带,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音乐石马江号子最先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石马江号子深受"梅山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大量借鉴了梅山歌谣丰富的元素,生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独特的、与生产劳动密不可分的山歌型号子。号子优美动听、嘹亮震撼,它通过放歌的形式,讲述着千百年来石马江流域的人们开山破石的劳动故事、生产劳动知识、风土人情,同时也宣传伦理道德、歌颂男女情爱等。

在石马江号子中,的是小塘的石工号子。小塘是有名的石匠之乡,近千年来,小塘石匠口传心授,瓜绵椒衍,世代传承,源远流长。解放前,小塘镇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石匠外出做工,承包桥梁、祠堂、堤坝等石工建筑工程。他们业精艺熟,能粗能细,且能随机应变。所雕刻的龙、凤、狮、象和"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整套图像,件件精巧玲珑,栩栩如生,其工艺之深和构图之妙,堪称绝纶。新中国成立后,小塘石匠还参与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荆江分洪、资江大桥等重大工程。1987年鼎盛时期,小塘镇石工达到2800人,其中46个石工组2400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石工建设工作。

小塘镇石匠历史悠久,人数众多,衍生了丰富的石工号子。小塘石工号子比较成套,分长号、短号、急号三类。长号用于拉石头,短号用于撬石头,急号用于抬石头上坡过坳。呼号歌词即兴编唱,做什么唱什么,见什么唱什么。上世纪80年代,多首石工号子入选《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上一篇:【民间文学】徽州民谣(绩溪民歌民谣)(安徽省)

下一篇:【民俗】西南舁村开市(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