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宋代后吸收词牌、曲牌,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又称道歌。用渔鼓、简板伴奏,与鼓子词相类似。之后,道情中的诗赞体一支主要流行于南方,为曲白相间的说唱道情;曲牌体的一支流行于北方,逐步形成了各地的道情戏。内容有升仙道化戏、修贤劝善戏、民间生活小戏、历史故事和传奇公案戏四类。
  道情是渔鼓的前身,“道情”又名“
黄冠体”。是道家所唱的道家的情事,神游广漠、寄情太虚,有餐露服曰之思。道情以“清、贤、高、载”四字为教义。清,是清净无为;贤,是贤寿重德;高,是高风亮节;载,是宣扬教义。起初道情是云游道人拿上尖板鱼鼓演唱;后来传于民间,一般一个人唱,众人合唱。道情形式上以座唱为主,打击乐器有鱼鼓、尖板、三岔板(即云香板)和撞铃等。
  道情在青海流传的过程中,受当地民间音乐、地方语言、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逐步成为具有浓郁青海地方特色的曲种。道情进入青海最晚不超过清末,先是被曲艺艺人所接受,后来在其它民间艺术形式中有道情的演唱。譬如,民间社火中的“八仙”就专唱道情,
灯影戏中的仙家或道士出场时也唱道情。

上一篇:【传统戏剧】二十一度母金刚法舞(西宁市)

下一篇:【曲艺】青海搅儿(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