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def8f7f0c72e7d7c.jpg

平阳木偶戏,是以提线为主兼杖头、布袋、人偶四位一体表演一场戏的综合性木偶艺术形式。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与研究价值。 

       平阳木偶戏历史悠久,形成的时间至迟于宋代,南宋温州戏文《张协状元》第53出有一段木偶戏“舞鲍老”的表演场面可证。其中提线、杖头、人偶三种,传自南宋都城杭州,即《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篇“傀儡”下注云“悬丝”、“杖头”、“肉傀儡”三种。所谓“肉傀儡”,《都城胜纪》“瓦舍从伎”注云:“以小儿后生辈为之”,平阳木偶戏中的“人偶”即受此启发而来的,即采用人当木偶来表演。布袋木偶则是后世创造的。上述四种木偶,融为一体,同台表演,且有独特的演出习俗与禁忌,均为平阳历代木偶艺人所首创。 

       平阳木偶戏自诞生以来一直盛演不衰,尤以明清两代为最。明·姜准《岐海琐谈》称当时温州平阳一带木偶戏艺人黄子复等,“擅巧思制木偶,运动以机,无异生人……声音清越,冠绝一时”。清·张纂毋《船屯渔唱》描绘平阳木偶戏云:“儿童吻唇叶宫商,学得昆山和弋阳。不用当筵观鲍老,演来舞袖亦郎当。”可见,当时木偶戏兼唱昆山腔与弋阳腔。民国亦盛,至解放初,全县尚有100多班,其中以提线为主的有42班,以布袋为主的有75班,以杖头为主的有1班。从业人员达500多人。 

       平阳木偶戏剧目繁多,仅传统剧目就有300多个,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表演形式多样,融四种木偶为一体;唱腔丰富,兼唱高、昆、徽、乱、时、滩六种声腔;语言兼唱官话、瓯语与闽语;制作精美,完整保存有一批明、清以来的木偶头与戏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向为观众青睐,其中《水满金山》、《时针飞转》等剧目,早已名闻全国。除多次获奖外,已四次晋京、四次出国交流演出,驰名中外。木偶行话:“傀儡,木偶,南有泉州,北有温州。”所谓温州木偶,其实即平阳木偶也。 

       经过“文革”的破坏,平阳木偶戏班,所乘无几。近年,又受各种冲击,市场更不景气,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正面临濒危。为此,平阳县的各级文化部门,正在全力地投入抢救与保护之中。 

t01eb709bb547a8d98d.jpg



t016b73a2410b82b0ab.jpg



t01749c281e4d281767.jpg



t01e9e9f7ed9bd04d02.jpg

上一篇:【浙江·传统戏剧】永嘉昆曲(国家级)

下一篇:【浙江·传统戏剧】泰顺药发木偶戏(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