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宁德市寿宁县人,1953年5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是宋代汴水虹桥建造技艺的继承与发展,由捆绑式发展成榫卯式,不用只钉片铁,是中国彩虹桥建造工艺的杰出代表。

1.jpg


郑多雄作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一直以其兄郑多金为师,跟随其左右努力学习造桥技艺,为寿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第八代传人。经过郑多金的倾心传授和自己的勤奋努力,郑多雄较好地掌握了该技艺,成为其兄长的得力助手。郑多雄的造桥技术早已超越了汴水虹桥的建造技术,其桥拱技术由汴水虹桥的绑扎结构发展为榫卯结构,增加抗倾斜的剪刀苗,并在桥上加盖既精美实用又能提高桥体稳定性的桥屋。郑多雄技艺非凡,能用较短的材料构造大跨径的结构物,最长可达40米,其造桥所需要的构件能够按设计尺寸预先制造,用时现场装配,所造的桥起拱高、受力好,符合力学原理的木拱桥能够历经数百年而屹立不倒。

2.jpg

郑多雄学有所成后,协助其兄长郑多金先后重建了寿宁张坑、长濑溪两座木拱桥和闽侯县白沙远济桥。


上一篇:【传统技艺】梓潼片粉制作技艺(绵阳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