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动态 文章内容



三月的杭州,气候宜人风景最美,运河岸边,风光无限好。3月14日,一场关于“传统工艺振兴”的沙龙在运河东岸的浙江省非遗文献馆内举行,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及非遗文化爱好者们齐聚,共同探讨非遗文化走进社区,继承传统,普及推广,让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真正活起来。

一周前,在杭州市拱墅区湖墅街道的大兜路历史街区里,一个“雕版印刷技艺”传习班正式开启,20多名不同区域、年龄、职业的学员跟随杭州雕版印刷技艺大师、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黄小建学习雕版印刷技艺,历时一周。

这次传习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非遗走进社区,让社区居民“零门槛”“无障碍”接触,得到百姓的认同与喜爱。






杭州市拱墅区文广新局局长、浙江省非遗文献馆馆长陈宁将继承传统与普及推广比作是非遗工作的主动脉与血管,他认为,只有走进社区,让继承传统与普及推广齐头并进,才能让传统工艺在新的时代拥有更新鲜的血液。

“结合拱墅区下阶段的思路,我们有两个规划,一是打造‘拱墅模式’的非遗传承保护模式;二是把拱墅全域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陈宁说道。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认为,非遗对公共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层面来看,原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普惠级的,如全国各地都有广播与电视,而江南地区则有能力和条件将公共文化品质进一步提升。“非遗是一个特别优质的资源,非遗进社区将有助于区域文化建设”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以我国的传统街区改造为例,分析了传统工艺与本地旅游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传统工艺的振兴就是要将乡村的手工艺转化为城市的手工艺,让手工艺从求生方式转变为娱乐方式。走进社区,就是传统手工艺进入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走进社区其实就是走近百姓身边,获得社会认同,在日常接触中让百姓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理解传统工艺精华,从中获得幸福感。”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博士郭艺认为,“种树者必培其根”,让非遗走进社区,深入民心,成为一种认知和素养,才能真正让非遗活起来。


上一篇:【传统音乐】傈僳族葫芦笙(攀枝花)

下一篇:【传统舞蹈】傈僳族音乐舞蹈(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