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在只有8岁的时候,白色柱就跟着父亲进山打猎。

白色柱对母亲给他制作的那套袍皮衣服珍爱有加,把它挂在小仓库里,偶尔再拿出来晒一晒。40多年过去了,母亲也已去世多年,而这套衣服依然保养的很好,依然能穿着。

但今天,要找到一个能熟练“熟皮子”的鄂伦春人已经很难。由于狩猎非法,无法容易地取得兽皮;另一方面,年轻人也陆续的离开村子,到外地打工,随着时间的推理,掌握“熟皮子”工艺的人越来越少,现在都是些老年人。

希日特奇村里,公认的“熟皮子”能手是一名叫阿吉伦的妇女,她已经年过六旬,身体也因为一场大病而境况不佳。全旗里公认的熟皮子能手是一个叫额尔登挂的老奶奶,她则已经年过八十。

新鲜的狍子皮是不能直接进行加工的,必须在阴干之后,再挂到高处风干晾晒。经过这样处理的狍皮做出来的东西才不容易变形,而且经久耐用。

风干晾晒的过程大约需要20天,而经过晾晒的狍皮会变得像纸板一样容易折断或破碎,因此在制作兽皮服饰之前先要把狍皮变软。鄂伦春人传统的方法是把煮熟的狍子肝捏碎、搅拌在温水中,然后用柔软、有韧性的乌芦草蘸着均匀地涂抹在兽皮上。

涂抹一定要均匀,尤其是一些细小的地方,要反复抹透。狍肝水的味道很难闻,不光会弥漫在空气中,还会附着在身体上,几天都难以散去。皮子全部被蘸湿之后,小的狍皮要放在潮湿的锯末里一到两天,大的狍皮涂完狍肝水之后就可以直接卷起来。

接下去才是“熟皮子”。“熟皮子”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整个兽皮手工制作过程中是最累的。鄂伦春人熟皮子用的工具,和镰刀头形状很相似,目的是清除狍皮上的肉质和残渣,再拿锯齿一样的工具反复揉搓。

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用两只脚交叉把皮子固定住,然后双手配合做类似划桨的动作,因为皮子的形状和大小不同,操作起来非常难。“熟皮子”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一边熟一边拽,因为狍皮跟普通的布不同,有很大的弹性,如果用力不均,皮子容易出现膨胀、不平整的现象。皮子熟到干净柔软的程度,就可以准备剪裁和制作了。

做狍皮衣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动物的筋搓成缝衣服的线。用狍筋线缝制的皮衣经久耐用,即使皮衣穿破了,连接的地方也不会开线。

首先是将狍子或者驼鹿的筋疏散开,再把它们放在湿润的木屑中,这样处理过之后,干燥脆硬的筋就会变得柔软有弹性。搓线中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利用皮肤的阻力,将狍筋搓成线。先按纤维的走向,将柔软湿润的狍筋撕开,越细越好,撕好的狍筋沾湿后就可以放在小腿上搓了。搓线时,需要向一个方向用力,反复几次一根线就搓成了。大概要用两只狍子的筋,才能做一件狍皮衣、一个套裤。这是慢活,得细细地搓、慢慢地搓。

准备好这些之后,狍皮衣就可以开始缝制了。根据每块皮子不同的弹性,在缝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力度,两只手互相配合,一边缝一边留意两块皮子是否完整的拼接上了,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缝的过程中不要让皮子之间留有缝隙,否则拼接之处就容易被刮开。用狍筋线缝,缝上之后线露不出来,要是用普通的线缝就不行。

人们担忧,随着这些老人离去,会一并带走鄂伦春的历史,而这是整个鄂伦春族的财富。尽管有不少学者提出,希望能划出一块森林供给鄂伦春狩猎,以保留和传承鄂伦春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然而更有可能的现实是,那些兽皮加工工艺,最终难免只能存在于博物馆里。

56岁的白色柱依然渴望有一天能够跨上马、带上猎犬进山狩猎。他钟爱养马骑马,也热衷养狗、视狗为朋友,他养的许多条狗都既精神又凶猛——据说一条就能“放倒”一头野猪。

上一篇:【内蒙古·传统技艺】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马东升

下一篇:【内蒙古·传统技艺】阿拉善地毯的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刘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