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高秀芝老人从小就与皮影戏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伯父早年是吉林省四平市很有名气的皮影艺人。很小的时候,每逢有演出,高秀芝便台前台后的围着伯父转。渐渐地,她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七八岁上,就能随着伯父完整地唱下经典的段子,这个天资聪慧的小姑娘一唱即红。母亲知道后,坚决不让她学唱皮影。理由是,一个女孩子整天东跑西颠的唱戏成何体统!将来怎么嫁人?父母不让学,高秀芝就偷着学。为了让女儿远离伯父,远离皮影剧团,1955年,高秀芝随着父母迁往通辽市开鲁县定居。就在高秀芝12岁那年,突然接到伯父病重的消息,一家人前往四平市探望弥留之际的伯父。当天夜里,预感自己来日不多的伯父将高秀芝叫到身边,并把装有皮影道具的皮箱交给侄女,再三嘱咐:这个大家族中,除了你,没有人能够继承这门艺术了,不能到你这辈儿就失传啊!高秀芝含泪答应伯父,并收藏好了装满皮影道具的皮箱。

19岁那年,高秀芝与当地的一个农民结了婚,婚后三个子女相继出生。但是,抚养儿女的劳累加上繁重的农活始终没能磨灭她搭台唱戏的心愿。27岁那年,最小的孩子一断奶,高秀芝便开始着手联系开鲁县当地的几个会唱皮影戏的艺人重组戏班子。一张架起的幕布和一盏油灯,在昏黄的光晕里几位老艺人舞动驴皮小人,并用自己的情感赋予其灵魂。擂鼓吹螺中,一声有力的喝唱将人们拉入非现实空间,听着乡音乡腔的唱念、品着栩栩如生的影子律动、悲喜异常的古代文戏让密匝匝簇拥在戏台下的人们如痴如醉般……

那年月里,皮影戏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火:秋天丰收了村民们集资请影儿;遇到天灾要请影儿;谁家添了大胖小子要请影儿;哪家的孩子金榜高中更会请场影儿。在那个年月,皮影戏就是人们主要的娱乐节目。

高秀芝的皮影戏班子走村串巷的表演受到十里八村乡亲们的欢迎,高秀芝越唱越起劲儿,却换来家人的冷眼相待,婆家人更是说她伤风败俗。每次演出回来,一身疲惫的高秀芝都要遭到丈夫的非打即骂。后来戏唱红了,丈夫却和她离了婚。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又苦又累,但是,高秀芝唱戏的劲头儿丝毫不减。

寒暑易节,转眼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有了收音机,高秀芝的演出也渐渐少了起来,与她一同搭台唱戏的几个老艺人年迈体弱、相继去世,皮影戏班子再也难以凑齐。农忙之时还好些,闲暇之时,高秀芝常常一个人守着那套祖传下来的皮影戏道具暗自伤神。再后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皮影戏真正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高秀芝心里越发的不安起来。

皮影戏濒临失传了,这让老人感到非常痛心。老人把装在皮箱里的皮影道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但放在了家里最安全的地方,逢上好天气,还一件件拿出来晾挂通风。没人的时候,总要把影人擦拭一番,端详一番……情不自禁地哼上一段曲子。谁来传承这门艺术呢?如果任这些珍贵的皮影艺术失传,那损失的将不只是皮影本身,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高秀芝再也坐不住了,她不停地撺掇着,不停联系老艺人到各村镇上去演出。其实,高秀芝心里比谁都明白,仅靠自己这点儿能力传承这门古老的艺术,无异于痴人说梦。

2006年,皮影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皮影戏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高秀芝心里打开了一扇窗。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传承人,高秀芝更是激动之余把自家准备冬天买煤的一千多块钱,一巴掌都拍在购置演出道具上了。

2007年7月,高秀芝带上几个馒头、一壶白水,乘火车,坐汽车,搭驴车……阜新、天山、奈曼、科左后旗、阿荣旗……她一路走来一路打听,四处寻找已经失去联系多年的几个老艺人下落。一个多月的奔波和苦寻,总算找到了老艺人中的几个。仲夏的一个傍晚,高秀芝便在开鲁县大榆树镇搭起了戏台。戏还没开始,不少村民便早早地带着小马扎围坐在幕布前。各式各样的皮影高高地挂在了绳上,影箱里的道具虽然装备轻巧,但表演起来却并不轻松,几个老艺人操耍与唱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好戏开始了,只见影人横刀立马、枪来剑往,上下翻腾、尘土飞扬。《杨家将》、《四郎探母》、《马前泼水》……幕前的影人声情并茂地表演,幕后的几个老艺人却忙活得满头大汗,有时是一人赶两角,有时是两人完成一个动作。高秀芝说,别看皮影戏只是通过灯光照射的影子演戏,但武戏可以万马奔腾,文戏可以激昂缠绵……连续演出四场,开始时老年观众居多,后来年轻人也争相前来欣赏。

但是,高秀芝却演不下去了。没有演出费,四处找人花了不少钱,再加上几个人的吃饭住宿和路费,所有的花费都扣在高秀芝一个人身上,这让每个月靠270元低保金生活的高秀芝的确吃不消。

此次演出过后,几个老艺人看到高秀芝生活的窘境,也看到演皮影戏就是费力又“赔本的买卖”,再也没人愿意给高秀芝“添麻烦”了。

如今“闲”在家中的高秀芝还想重操旧业,不让这门“艺”在她手里失传,但现实却让她有些无奈。她知道在文化如此繁荣、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想重现皮影戏昔日的繁荣很可能已经是一种梦想。这个梦想能实现吗?她还在坚持着。眼下最让她担忧的是,他们的身后已经没有更年轻的面孔。摇曳千年的灯影,谁来保护、传承和发展?现代社会里,那些色彩鲜亮、晶莹剔透的皮影,如何才能在灯光下、琴鼓中,继续说唱打斗,重获新生?这就是皮影艺人高秀芝心头一个结……

 

上一篇:【传统美术】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江苏省苏州市 国家级)

下一篇:【内蒙古·传统戏剧】巴林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李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