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1941出生于杭锦旗的杨玉兰,10多岁时就已经会唱二三十首短调民歌了。“那时候,村里来了电影队,只要一播放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我就跟着唱。”而这样的天赋和才能,杨玉兰直言,离不开家庭音乐氛围的熏陶,“我的爷爷奶奶会唱蒙古族民歌,妈妈也会唱,爸爸会拉四胡、扬琴,姑姑、姑父也会扬琴和笛子等多种乐器。”

在校期间,杨玉兰酷爱蒙古族民歌,经常登上舞台表演。一次,还在上小学的杨玉兰被杭锦旗巴拉亥乡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推荐到当地交流会上进行演唱。在舞台上,杨玉兰就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唱了一首又一首,她清晰地记得,台下掌声不断,还不时能听到“小玉兰唱得真好”的赞赏。这次演出后不久,杭锦旗文工队就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她可以来文工队进行唱歌表演,杨玉兰喜出望外,在通过文工队的考试后,顺利成为了杭锦旗乌兰牧骑前身——杭锦文工队的一员,这一年杨玉兰16岁,是文化队里年龄最小的。

来到杭锦文工队,杨玉兰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除了平常跟老队员们学习唱歌技巧之外,她在私底下也十分努力。不到一年的时间,杨玉兰就成为了文工队的骨干。1962年,杨玉兰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独唱、独奏、独舞”汇演,演唱了内蒙古西部民歌,以自己婉转、悠扬、明朗、欢快的独唱风格,荣获了独唱一等奖。1963年,杭锦旗乌兰牧骑正式成立,杨玉兰作为第一批队员被吸收进来,为全旗农牧民献歌献舞,也正是这几年在杭锦旗乌兰牧骑的学习生活,积淀提升了杨玉兰的艺术修养。

付出就有回报。1964年,杨玉兰被选拔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代表队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1965年,她在北京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人民大会堂上,杨玉兰心情十分激动,她把《草原儿女爱延安》一字一句唱给大家听,并被周总理誉为“铁嗓子”。

回到杭锦旗乌兰牧骑后,更加激发了杨玉兰艰苦奋斗的意志。杨玉兰继续下乡,为农牧民送歌送舞,将欢乐的歌声播撒在人们心中。与此同时,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像当地民间歌手们请教学习,吸收那里的演唱艺术精华和营养。1980年,杨玉兰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专攻声乐一年,演唱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1988年,杨玉兰通过自治区艺术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成为国家二级演员。

杨玉兰在乌兰牧骑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参加了三千多场演出活动,演唱了数百首歌曲,为民族歌唱艺术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她演唱的鄂尔多斯民歌《三匹枣遛马》等歌曲,均由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并向全国发行。内蒙古音像公司还为杨玉兰录制了磁带《杨玉兰独唱歌曲选》,发行区内外,受到人们的好评。2008年,杨玉兰被确定为鄂尔多斯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传短调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她被确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如今,为了使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76岁的杨玉兰依然忙碌着,自2006年成立东胜区蒙古原生态艺术团以来,杨玉兰作为团长,每天不是在忙着排练,就是在去排练的路上,同时,她还坚持学习四胡、扬琴等各类乐器。截至目前,她的学生有30余人。此外,只要有人愿意学习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她也愿意收其为徒。她还说,“很多外国人也特别喜欢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接下来,我准备去国外演出,让外国人感受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巨大魅力。”


上一篇:【内蒙古·传统音乐】鄂伦春赞达仁(国家级)传承人:额尔登挂

下一篇:【福建·传统技艺】德化瓷烧制技艺(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