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1931年正月十五,在银装素裹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仙人柱”里暖意融融,有一家人却无心借薪取暖,而是焦急的守候着。“哇”伴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后来成为鄂伦春族赞达仁传承人的额尔登挂,也是我市4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最年长的一位;早在2006年我市争创中国魅力城市活动中,她曾获得过“最佳风采奖”。

额尔登挂老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都是跟随父母在大森林中度过的,北方狩猎民族的勇敢与无畏、能歌善舞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据她说,她曾先后救过3条人命。鄂伦春族女人必会的三样手艺:绣花、唱赞达仁和跳奴日格仁(音译)舞,她样样精通。“如果女人不会这些,会被族人瞧不起。人们往往会在你的背后,伸出小拇指,‘呸呸’两下,以示什么都不会。”说话间,她伸出小手指一边示范,一边告诉记者,眼神中透出一种坚毅和不服输的倔强气。

正因为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和对民族歌舞的钟爱,虽然在她17岁时和全家人下山定居,她曾先后在鄂伦春猎民乡、鄂伦春旗妇联、鄂伦春旗商业局、鄂伦春旗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各个岗位工作和忙碌过,但她从来没有忘记过搜集和整理这些赞达仁,并热心的教身边的人;同时天资聪慧的她也学会了当地所有流派的赞达仁。她培养的徒弟有国家一级演员白焱、曲文等。

据介绍,鄂伦春族的赞达仁类似蒙古族长调、达斡尔族乌春,是在鄂伦春狩猎民族内广泛流传的民间曲调。它过去没有伴奏的乐器,只是人们吟唱的一种形式,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山河湖水、动物、搬家、婚丧、狩猎生活等等。依据当地的河流名称和部落始祖划分为各种流派,如毕拉河、甘河、小二河流派等。额尔登挂老人说她属于甘河流派。

赞达仁有两种类型,一种仅用衬词演唱,曲调高亢奔放、悠扬婉转且略带颤音,节拍较自由,唱时可随意发挥,风格近似于山歌;一种类似小调,曲调比较平和,节奏较规整,腔词相对统一,唱词中常用许多如“那依荷”、“那耶”、“达荷”、“达咕”、“哲奎”、“格咕” (音译)等衬词。关于“那依荷”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贫穷的鄂伦春族女孩特别希望能穿上粉色的民族袍,但家里没有钱给她做。不久她患了重病,满怀着对粉色衣服的期望与遗憾离开人世,后来人们在她身旁发现了一个通透、粉嫩类似蜘蛛的小虫子,族人都说这虫子是女孩变的,自此“那依荷”就流传开来。

额尔登挂老人不但歌唱的好,舞跳的美,还会绣花、制作桦树皮制品,吹口弦琴、鹿哨和袍哨等,并且熟喑北方三少民族的历史。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绣萨满服装上的图饰。只见绣品针法细腻、流畅,那些古朴,而又赋予各种象征意义的图案,在她的细说下变的栩栩如生、将我带入到鄂伦春狩猎民族多彩的生活中。别看她年岁大了,但眼睛却炯炯有神,说到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民族民间文化时一时兴起,竟跳起舞来。她的步履轻盈,再加上那赋予表现力的动作,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享受着那明朗歌曲带给你的快乐。

自额尔登挂老人从鄂伦春旗工商行政管理局退休后,她仍为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传承继续不遗余力的奔波和宣传。她先后接待过来自沈阳、吉林、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甚至还接待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英国、前苏联、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友人200余人;并且积极配合来自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的采访报道工作。她唱过的鄂伦春民歌曾经著名作曲家张千一改编后获得全国作曲一等奖。在鄂伦春族没有自己文字的情况下,她和相关工作人员利用国际音标注音的方法搜集、整理鄂伦春族传统、民间故事,达到10万余字。

1.jpg

上一篇:【内蒙古·传统音乐】潮尔道(国家级)传承人:苏乙拉图

下一篇:【内蒙古·传统音乐】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国家级)传承人:杨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