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胡格吉勒图,1961年出生,蒙古族,国家一级演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呼麦结下不解之缘,师从国际呼麦学会副会长、蒙古国呼麦演唱大师后,随即便踏上了推广呼麦之路。自1994年至今,他曾多次随合唱团参加国内、国际的重大演出和比赛,在第四届亚洲艺术节闭幕式、第四届世界合唱节、国际奥林匹克合唱节大赛等演出中均有不俗表现。2009年胡格吉勒图率呼麦组合“蔚蓝之声”赴乌兰巴托参加国际呼麦研讨会和呼麦大赛,并获三等奖。同时他本人还获得了蒙古国政府特别授予的“为文化艺术发展和传承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胡格吉勒图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名录。

胡格吉勒图是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的演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呼麦结下不解之缘,进而达到以身相许的程度。

1995年,蒙古国呼麦演唱家刚·宝力道来内蒙古演出,在乌兰恰特与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同台献艺,这是呼麦在胡格吉勒图的心灵上留下的第一道划痕。1996年,他作为成员之一,随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赴澳大利亚悉尼参加第四届世界合唱节。合唱节期间举办一次蒙古族民歌研讨会,当大家都围绕马头琴、蒙古族长调讨论时,一名韩国人突然发言,他说,你们内蒙古不仅有长调,还有一种被称为呼麦的演唱艺术,说完他即兴唱了几句呼麦。

韩国朋友的这一举动,给胡格吉勒图莫大的震动。回国后他尽最大可能地搜集呼麦的相关资料并加以研究。此时正值蒙古国呼麦大师敖都苏荣来内蒙古讲学。胡格吉勒图报名时并没被敖都苏荣看重,因为他已经不是学习呼麦的最佳年龄了。但他在4年的学习中,始终是最刻苦、最勤奋的学生,始终是每天练唱时间最长的学生,在汇报演出中,他的成绩最为优秀,敖都苏荣亲切地对他说:“你是我在内蒙古教的最好的学生,也是内蒙古学生中最有前途的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胡格吉勒图对呼麦学有所成的消息传到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导演贺西格图那里,为增加春节晚会的艺术含量和弘扬呼麦这一古老艺术,贺导请胡格吉勒图在2003年春节晚会上演唱一首呼麦。

胡格吉勒图喜出望外,他飞也似地跑到曾经在蒙古国留学、对呼麦有所研究的作曲家色·恩和巴雅尔家里,把贺西格图导演的想法和盘托出,刚刚做完胆结石手术的色·恩和巴雅尔与胡格吉勒图一样兴奋,在病痛中以顽强的毅力写出《天驹》。胡格吉勒图第一次在内蒙古春节晚会上演唱呼麦就大获成功,有人戏称他“一夜成名天下知”。

胡格吉勒图以自己的实力和功底自然成为内蒙古呼麦队伍的“头雁”,2006年呼麦协会成立时,他被推举为会长。

胡格吉勒图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他要在草原上带出一支演唱、传承呼麦的队伍。他自2002年办班以来,所教学生达500人之多。阿拉善盟歌舞团的金山、四子王旗乌兰牧骑的斯琴巴特尔、民航文工团的斯琴都是通过跟他学习呼麦而走进专业文艺团体的。

胡格吉勒图是从锡林郭勒大草原走出的,他把自己培养呼麦人才的目标又锁定在大草原。他说,大草原是培养呼麦人才的摇篮!


  呼麦是蒙古族古老的民族歌唱形式,纯粹利用人的发声器官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是世界上颇为少见的“喉音艺术”,被誉为“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活化石”。呼麦因神秘、震撼和悠扬,与长调、马头琴合称“草原三宝”。

  今年54岁的胡格吉勒图,现任内蒙古呼麦协会会长,是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呼麦演唱家,他告诉记者:“蒙古族的呼麦是来自喉底的声音,是纪念先祖的声音,是绑定历史的声音。它可以瞬间从山顶降到河谷,再从河谷升至山顶。”

1999年开始拜蒙古国著名呼麦大师,国际呼麦学会会长敖德苏荣为师学习呼麦。2001年开始吧主要精力放到呼麦艺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里,每次在国际、国内的合唱大赛上,担任呼麦领唱,获金奖,并且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演唱会,2001年开始教学先后培养学生300余名,精心教授呼麦艺术。2002年在蒙古国际学会被评为专业呼麦演唱演员。2007年6月8日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并担任自治区呼麦协会会长至今。

2002年为电影《嘎达梅林》用呼麦的一种超低音唱法独唱了主题歌。同年10月在韩国釜山国际奥林匹克合唱大赛中担任呼麦领唱获金奖。2003年11月被授予“文化创新青年带头人”荣誉称号。2004年1月8日在北京参加中科院主办的“奔月”大型高科技艺术晚会上独唱呼麦。2004年1月13日参加中央电视台西部民歌大赛中呼麦独唱获银奖,9月28日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晚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的地方媒体对我进行了专访。2004年在北京参加三次电影音乐晚会独唱呼麦。2007年6月24日在北京参加辛沪光作品音乐会《我的朋友》,演唱呼麦。
  与呼麦的不解之缘

  胡格吉勒图曾是内蒙古广播艺术团合唱团的一员,他学的是声乐,他在团里负责唱低音,在知道呼麦之前他已唱了18年。

  1996年,胡格吉勒图随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赴澳大利亚悉尼参加第四届世界合唱节,在合唱节期间举办的一次蒙古族民歌研讨会上,有人介绍说草原民族音乐有两种,马头琴和长调。一位亚裔听众反驳说“不对!还有一种是呼麦”,并当场演唱了一段。这件事给胡格吉勒图莫大的震动,“这时我才明白,呼麦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被世界熟知的音乐。我深深地意识到了呼麦的美妙。”胡格吉勒图回忆。

  回国后胡格吉勒图尽最大可能地搜集呼麦的相关资料并加以研究,自己琢磨着练习。他告诉记者,呼麦这种歌唱方式由来已久,非常古老,追溯起来应该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一般人都知道,唱歌时每个人只能用一种发音方法唱歌,无论是高音、中音、低音。但呼麦有好几种唱法,可以一声多音,可以发出颤音、哨音、鼻音等和声。但呼麦是一个技巧性很专业的唱法,在没有任何老师的指导下,胡格吉勒图苦练了几年完全就是白练了。

  1999年,蒙古国呼麦大师巴特尔·敖都苏荣来内蒙古讲学。胡格吉勒图报名时并没被敖都苏荣看重,因为当时他已经39岁,已经不是学习呼麦的最佳年龄了。尽管如此,在之后的四年间,胡格吉勒图始终是最刻苦、最勤奋的学生,他坚持每年两次,每次到培训班学习3个月,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1200小时的练习。在汇报演出中,他的成绩最为优秀,敖都苏荣亲切地对他说:“你是我在内蒙古教的最好的学生,也是内蒙古学生中最有前途的人!”

  第一次登台

  在学习呼麦的过程中,胡格吉勒图也曾遇到过极大的困难,他的嗓子失声了。这对一位歌唱演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刚开始学习不久,我的嗓子就失声了。老师说,这是我唱呼麦的方法有问题。”胡格吉勒图说。当时,内蒙古呼麦界有一种说法,就是学呼麦容易唱坏嗓子,如果学不成最终歌也唱不成。这让胡格吉勒图一度产生担心,要不要继续学习呼麦心里也没了底。可是,没有什么能阻挡了想要唱好呼麦的想法。没多久嗓子好转了后胡格吉勒图又开始了练习。“从我的经历证明,搞声乐的人还是能学呼麦的。我之所以能学其实和自身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第一因为之前学声乐,所以学呼麦在气息上难度不大;其二就是男低音嗓子粗。”胡格吉勒图这样对想学习呼麦演唱技法的学生说。

  和老师学了4年之后,胡格吉勒图第一次有机会登台独自表演呼麦,那是2002年内蒙古春节晚会。说起那一次的演出胡格吉勒图至今还记忆犹新,因为那一次的故事太多了。

  收到春晚导演的邀请后,离晚会录制只有7天了,可是没有新歌,他又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因为苦苦学了4年,还没有检验过自己。胡格吉勒图找到了曾经在蒙古国留学、对呼麦有所研究的作曲家色·恩克巴雅尔。当时色·恩克巴雅尔刚刚做完胆结石手术,但他和胡格吉勒图一样兴奋,在病痛中帮着作曲、配器、录音,工作了3天3夜写出《天驹》。

  “也许好事多磨吧,这事刚解决,另一件又来了。在录制春晚当天,我们合唱团在内蒙古饭店有一场演出,我向团长请假,团长说这晚演出特别重要,不能请假,只能是先在这边演,后赶到现场录制。那一夜下雪了,演出结束后,我骑着自行车匆匆地赶往晚会录制现场,半道还滑倒摔了一跤,鼻子都流血了。赶到时离上场只有5分钟了。当我唱完《天驹》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的我心里感到特别的满足和激动,苦学这么多年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胡格吉勒图说。

  2002年,胡格吉勒图被蒙古国国际呼麦协会评为呼麦专业演员,由此成为中国内蒙古呼麦第一人,随后他开始踏上推广呼麦之路。

  中国呼麦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很多人听了呼麦以后,都一种感觉,那就是:这种声音肯定是从远方传来的,胡格吉勒图向记者说出了其中的奥秘:呼麦之所以能让人有这样的感觉,源于其独特的发声方式和历史渊源。呼麦可以同时发出2个声部或3个声部的声音,巧妙地运用重低音或者超重低音加上嘹亮的哨声表现作品。呼麦里的低音不是正常的人声可以触及的,是很低很亮的一种音色。这需要表演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比一般人大10倍的气泡音。在此基础上,还要巧妙地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关于呼麦的产生,有一种说法是蒙古族古代先民在深山中狩猎时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遂即产生了呼麦。呼麦的内容归纳起来有描述风景的、表现各种野兽形象的、赞美骏马和草原的等等。从音乐风格来说,呼麦以短调作品为主,但也能演唱些简短的长调歌曲。”胡格吉勒图如是说。

  谈到呼麦的历史,内蒙古传统音乐专家、歌词翻译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室主任达·布和朝鲁研究认为,流传在新疆阿尔泰地区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浩林潮尔”,和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北部的多声部演唱方式“潮尔道”中的低声部——被称为“潮尔”的中低音伴唱形式,这两种演唱方式都与呼麦有共同的本质性特点,即“一声多调”,这两种应该是呼麦的原生态形式。也正是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2009年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要让民族的瑰宝传承下去

  胡格吉勒图看到有许多外国人都学蒙古族呼麦并在舞台上表演,而作为一个蒙古人,他觉得更有责任将自己民族的音乐学习传承与发扬光大。他发现许多国家都有呼麦协会,而中国却没有自己的呼麦协会,2006年,他自己筹钱成立了内蒙古呼麦协会,开始组织会员培训、互相交流、研讨,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了解、认识、学习呼麦,目前已经有12种呼麦唱法被逐渐的挖掘了出来。

  2005年,胡格吉勒图成立了内蒙古第一个呼麦5人组合——蔚蓝之声,随后还出版了国内首张蒙古族呼麦作品唱片《天籁之音》。2009年,胡格吉勒图率呼麦组合《蔚蓝之声》赴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参加“国际呼麦研讨会和呼麦大赛”获得了三等奖。同时,他本人还获得了蒙古国政府特别授予的“为文化艺术发展和传承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为内蒙古呼麦协会的会长,胡格吉勒图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因为,“我必须要把呼麦艺术传承下去。”胡格吉勒图这样给自己鼓励,“在传承蒙古族呼麦的过程中,我建议把蓝调和摇滚乐等现代元素融入到呼麦中,事实上,流行元素和传统元素的适当融合,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十分有利的。此外,国内有条件的音乐院校还可以设立呼麦专业,引导学生更加系统的学习呼麦。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这样,传承呼麦的力量才会更大。”

内蒙古呼麦协会每年都要定期举办呼麦培训班,呼麦大赛等,并且还设立了金鹰呼麦网,很多呼麦爱好者还注册了会员,不但可以在网站上和老师进行交流,而且也能够了解更多的呼麦信息。多年来,协会培养了几百名优秀的学生,这让胡格吉勒图深感欣慰。他说,自己是从锡林郭勒大草原走出的,他把自己培养呼麦人才的目标又锁定在大草原。“大草原是培养呼麦人才的摇篮!”




上一篇:【内蒙古·民间文学】巴拉根仓的故事(国家级)传承人:芒·牧林

下一篇:【内蒙古·传统音乐】乌拉特前旗爬山调(国家级)传承人:薛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