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地名传说故事》一书的出版,就是要整理关于伊通的地名,保护这些地名。伊通这块古文化之地,有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的条件和特征。这里自然和地貌独特奇异,民族古老而文化完整,民族生存和经历丰富而又统一,这使得这里的凝固记忆既五彩缤纷又层次多样。

曹保明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事项,地名是一种地域的文化结构。分解和走进这些结构,才能准确地把握地名文化中的特点和特征。一些以人名、事件、历史阶段、物产、手艺、匠人、作坊为特征的地名,恰恰以独特的方式保留了人文文化的生成痕迹,一些是人名,一些是事件,一些是方物的走向或历史与民族文化的遗存,这使得这个地区的文化结构清晰地显露出来了。地名在引导人记住这里的民族和历史,指导人走进这些结构中去,深切体味一个地域的文化与情感,因此,保留下地名的真实性和源头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情。

源头性,是指地名形成的本真性。许多地名的最初形成,是一种自然的形成,随着后来人的迁徙或往来,另一个特征出现了,后来根据生活的发展,人们往往也会在原地名上进行附加或修正,但地名文化的保护者要注意把地名的原真性和延伸性一起保存下来,地名文化的移动和变迁是正常的文化发生,问题在于记录者一定要保持搜集和记录工作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要把原本地名和附加地名一并保护下来,记载下来,这往往是最为科学的行为。

上一篇:【民间文学】叶赫河畔满族情(四平市)

下一篇:【非遗动态】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