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马振领,男,运河区,刻纸艺术、竹刻艺术传承人

——北派非遗竹刻艺术

竹刻历史悠久,明清兴盛,以江南竹刻最为流行,更兼南北两派。多年来,北派竹刻之一的马振领赋予竹刻丰富多彩的生命。创作竹刻艺术品,将竹刻引进课堂,申报非遗,竹刻艺术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不小的发展。

南派尚韵北派重神

走进马振领的家,仿佛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书房盈满竹香,有一种江南雅居的韵味。对于竹刻的历史,马振领如数家珍。

竹刻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淡雅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竹刻艺术家们以刀代笔,以竹为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子新的生命。

早在远古,先民已利用竹子来记事。及至西周,已广泛使用竹简记事。其后,竹子的使用范围更广,形制也更为多样,竹刻艺术的雏形也逐渐形成。特别是在湖南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竹制勺,上面的图案精美,线条流畅,令人惊奇。

唐宋时,竹刻艺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明代的江南竹刻艺术达到全盛。当时的竹刻领域名家辈出,“嘉定派”与“金陵派”最为著名。目前我国的竹刻主要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南派雕刻尚气韵;北派雕刻技法厚重凝练,讲精神。作为北派,马振领认为,无论是北派、南派,有别的只是对竹刻的理解,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对于竹刻艺术本源,两派的认识其实是相通的。

一根竹竿破题“竹刻梦”

马振领是我市运河区大季屯小学一名老师,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手工制作。毛线画、纸模型、宫灯,都是他的拿手绝活。少年时的马振领就凭一双巧手成为校园的“手工达人”。临毕业时,学校还专门为他搞了一次手工展览。学生时代的“小有作为”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工作后,他又学习书法、篆刻,业余时间基本都贡献给了手工制作。

一次,在上班途中他看到一农户用一根大竹子支着柴禾棚,像这样粗且笔直的竹子,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想如果在这根竹子上面刻上书法,那效果一定好。于是,他打算把竹子买下来。谁知,那家大婶觉得他脑子有毛病,说啥也不肯卖。马振领没有气馁,没事就往大婶家跑,跟人家软磨硬泡。最后一次,马振领买上些水果去串门,恰好男主人在家,听了前前后后的经历,男主人很感动,最后把竹竿送给了马振领。

面对这根得来不易的竹竿,马振领迷茫了。在竹子上刻书法,怎么刻呢?既没老师指导,也没经验可循。他尝试着先把竹子一破两半,按照估量的尺寸,又截成了小段,决定在上面刻一首五言诗。一刀下去,马振领才感到竹刻远比他想象得难。原来竹子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木刻刀根本就刻不动。刻刀一滑,把他的手扎出了血。实在刻不动,他就用锤子敲着刻刀刻。就在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第一件作品马上完成时,一锤子下去,竹子一分为二……

想来想去,他的目光聚焦到了刻刀上。由于当时市面上买不到竹刻刀,他就摸索着自己做。几经改进,终于成功。工具解决了,马振领重整旗鼓,历时三个多月,第一件竹刻作品问世。“绝活”获大奖进课堂

每天一下班,马振领就扎进竹片堆里,镂雕、浮雕,锤炼各种技法,揣摩不同刀法。竹刻要通书法、懂绘画、能治印,而在雕刻的内容中,书法最难表现,因为书法对竹刻者综合的艺术修养要求很高。为此马振领每天都临摹、揣摩,想着怎样在竹子上展现。

近年来,他的竹刻书法代表作品《敬亭山》被评为沧州市首届民间工艺精品绝活大奖赛优秀作品奖,《将进酒》被评为沧州市第二届“大斤杯”民间工艺美术精品绝活大奖赛一等奖。《凉州词》荣获首届中国北方旅游文化精品博览会金奖。竹刻长卷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百子图》《白鹤图》《八十七神仙卷》等也获得了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多项荣誉。而他个人也获得了省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加入了省民协,还被聘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2012年8月,马振领的竹刻艺术被列为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虽然“非遗”申请成功,但竹刻艺术也面临传承和发展。马振领率先在自己供职的大季屯小学的美术课上开展了竹刻、刻纸课程。课程一经开展,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孩子们对于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下,他也免费教授。

去年春节期间,市民协和大季屯小学组织的马振领师生刻纸作品义卖活动在市文庙举行。马振领和学生们将平日里的刻纸作品进行义卖,把活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马振领说,他希望将自己的竹刻、刻纸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只有这样,竹刻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


上一篇:【曲艺】沧州木板大鼓(沧县)传承人:赵福云

下一篇:【传统美术】刻瓷(孟村县)传承人: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