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2014032540483421.jpg

 

夏老肥,男,1934年2月生,汉族,安新县圈头乡桥东村农民。一生酷爱音乐,是夏喜章的徒弟,十几岁学会全套曲目,而且能演奏全套乐曲,尤擅管子和笙。2009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圈头村音乐会自僧传至马书田、夏九基等人,相隔约150余年,前段时间的历代传人已不详,夏九基的徒弟是夏喜章,夏喜章一生教了两拨徒弟,一是夏老祥、夏金铎等十几人,二是陈小花、夏有余、夏老肥、夏傻四等人,到现在足有十几代传人,分老、中、青、少、幼五个年龄段,还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旧习。

他不但在管子上颇有研究,而且笙吹得也很好,指法轻灵巧妙,吐字清楚,韵调正确,乐律乐味优美,在演奏技艺上用舌音、打音、颤音、唇音、闷音等技法,产生非常独特的效果,在几代管子艺人当中,他的技艺是独一无二的。他还会做哨子,做的哨子比其他人的都好用,这是大家都公认的。
2004年,72岁高龄的他参加了长达3个小时演奏的录音、录像,录制了小曲、小大曲和大曲,还录制了专辑(管子)独奏,小尖曲(浪淘沙)等(10)首,长达20分钟之久,作为教材保存入档。

他一生教了一批批徒弟,这些人已经成为音乐会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精神的感召下,又开始着手培养接班人,农闲时集中学习,农忙时就利用业余时间登门传授技艺,尤其是夏满军,常年在北京做生意,他不辞辛劳亲自去京为夏满军传授管子、笙的演奏技艺,现在该人已成为演奏笙、管、笛、云锣等乐器的高手。

圈头村古乐的传承道路非常坎坷。“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古乐受到冲击并被取缔,改为演奏革命歌曲。古乐演奏革命歌曲难度非常大,大家不识字更不识谱,还是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先学会歌曲然后熟悉乐器,直到会演奏,有《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毛主席语录歌》等。到了晚上,再秘密和老师傅学习传统乐曲,这样才幸运地把古乐传承了下来。

现在靠白洋淀生存的乡民很多人开始走出圈头村,从事多种职业和行当,使音乐会的人员很不容易聚齐,这使乐队的训练受到极大的影响。乐队新成员掌握的乐曲数量有限,制约了古乐完整性的传承以及艺术性的保持。再有就是音乐会中奏乐的性质决定了这是由非职业者所参与的演奏行为,奏乐者各自都有自己的营生,特别是一些在会的乐手外出经商、打工,除了在祭祀药王的盛大节日有些外出的乐手尽量安排好自己的营生赶回来参加外,平日里为乡民白事服务很难全部到场,久而久之,许多在会乐手的奏乐技能趋于荒疏,严重影响了延续几百年音乐传统的传承。

上一篇:【河北·民间音乐】子位吹歌(国家级)传承人:王如海

下一篇:【传统美术】苏绣(无锡精微绣)(江苏省无锡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