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2014032655019845.jpg

 

杨印海,男,1936年出生在黄骅市齐家务乡大王庄一个农民家庭。儿时的他聪明好学,每年随大人们一起看扎麒麟、耍麒麟,耳濡目染,喜欢上了麒麟艺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亲手尝试的欲望一年胜似一年,18岁开始向当地艺人学习麒麟舞,并从师吴宝安学习麒麟的扎制手艺。他悟性高、肯钻研,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

每年春种秋收之后,在寒冷的冬季里杨印海向师父一点一滴的请教,数年之后,经过潜心学习和细心揣摩,终于掌握了麒麟的扎制技术和表演方法。以后的日子里,他在继承先辈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完善麒麟舞艺术。传统的麒麟头部造型简单,缺乏生动感。杨印海在多年的扎制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麒麟扎制技巧,改进用料,增加饰物,使现在的麒麟头部造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他自己设计图纸,根据麒麟的高矮确定其各部位的比例尺寸,平衡度掌握得非常到位。他还在扎制用料方面,潜心研究,由从前的纸糊到改用丝绸,延长了麒麟的使用寿命,增强了立体感。现今麒麟高大威猛、活灵活现的完美造型,杨印海老先生功不可没。同时,杨印海经常为当地农民指导表演,传授表演技巧。

从18岁开始学艺至今,历经半个多世纪,杨印海亲手为方圆几百里的乡村百姓扎制过40对麒麟道具,还经常向定制麒麟的乡亲们传授表演要领和技巧,讲解套路,教他们如何把麒麟舞得既栩栩如生又灵动省力。

扎制麒麟的时间都在冬季,这是一个繁琐、劳累、寒冷、漫长的过程,扎一只麒麟需要400个大鳞片,350个小鳞片,近百斤竹片,约10斤铁丝。每次扎制麒麟时,杨印海都要自己亲手设计图纸,亲自把关制作,多年来以娴熟高超的技艺扎制的麒麟,除每年正月十五舞耍之外,还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内的各种赛事。如曾参加了“全国第十届群星奖“广场舞比赛和首都喜迎奥门回归的国家庆典暨全国舞龙大赛。其“能工巧匠”的美名也随麒麟道具远播全国各地。

上一篇:【河北·民间舞蹈】沧县狮舞(国家级)传承人:尹少山

下一篇:【江苏·传统美术】剪纸(金坛刻纸)(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