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2014101137784001.jpg

 

何建春,男,1960年出生,滦南县扒齿港镇前榆子林村人,滦南县文化馆馆长,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唐山市曲协副主席,唐山市“三枝花”艺术促进会副会长。靳派乐亭大鼓第三代传人。2007年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何建春自幼喜爱乐亭大鼓,先后随乐亭大鼓艺人李田、刘瑞丰学习演唱乐亭大鼓,2000年6月,正式拜靳派第二代传承人贾幼然为师。
何建春继承了靳派乐亭大鼓唱腔音乐旋律优美、节奏轻盈明快、韵味醇厚、板式结构严谨、行腔流畅、地方语言浓重的艺术特色,成为公认的靳派乐亭大鼓第三代传人,他的艺术成熟,特色鲜明,嗓音宽厚、洪亮、高亢,吐字清晰,行腔圆润,唱、念、身段表演俱佳,开靳派艺术新风。特别是男女对唱、伴唱、表演方面的创新,已是靳派艺术第三代传承人的重要艺术特征。

滦南县文化底蕴丰厚,民间艺人辈出,劳作之余,乡间的男女老少都会随口哼上几句评剧、皮影或是大鼓书。耳濡目染之下,五六岁的何建春就能以瓢当鼓,有板有眼地学唱乐亭大鼓选段。初中毕业后,何建春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踏上“说书人”的道路。后来,何建春被调入县文化馆工作,他如鱼得水,尽情充实着自己的文化底蕴,涉猎了评剧、皮影、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表演水平再上新的台阶。他师从名家却不拘泥于古人,而是结合个人优势,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艺术风格。

20世纪90年代,何建春开始在表演形式、演唱内容和唱腔设计方面对乐亭大鼓进行了大胆创新。传统的乐亭大鼓演出是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一人持三弦伴奏,曲调、表演形式和舞台效果都较为单一。1996年,何建春根据现实题材创作了剧目《碧海丹心》,并在唱腔设计上不留痕迹地吸收了京剧二簧倒板和评剧、皮影的精华,在伴奏中引入二胡、扬琴、琵琶、大提琴等乐器,还增加了伴唱和伴舞,舞台效果丰富、极具艺术表现力,令人耳目一新,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之后,何建春不断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在继承传统、保留精华的基础上,创作排演了百余个富有时代气息、反应百姓精神风貌的作品。他还突破了以往乐亭大鼓男女不能对唱的难关,填补了一项艺术空白,开创靳派艺术新风。

多年来,何建春倾力弘扬靳派大鼓艺术,先后建立6个靳派乐亭大鼓辅导培训点,培养学员50多名。1988年,乐亭大鼓小段《鞭打芦花》、《婆媳情深》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1990年,获河北省第三届曲艺比赛二等奖、晋冀鲁豫“山河杯”曲艺评奖最佳演员。1992年,《青云剑》由日本胜利株式会社发行激光唱片。1997年,《碧海丹心》获河北省小康建设文艺汇演一等奖,以及全国第七届“群星奖”表演金奖、唱腔设计金奖。1999年,《碧海丹心》获河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金奖、河北省第四届精神产品精品特别奖。2001年,《双锁山》等六个小段由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VCD光盘。2002年,《长坂坡》、《鞭打芦花》、《双锁山》、《唐僧行贿》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连续四周播放。2004年,获第二届河北省空中书擂一等奖、“侯宝林杯”中华青少年曲艺大赛园丁奖。他的事迹分别载入《政协委员风采录》、《中国曲艺家名人录》、《中国专家辞典》等书籍。


上一篇:【河北·民间故事】耿村民间故事(国家级)传承人:靳正新

下一篇:【河北·曲艺】西河大鼓(国家级)传承人:张领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