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类别】:传统音乐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

  【保护单位】:凌云县文化馆

  【项目简介】:

  凌云七十二巫调音乐器具主要有两大类,静物器具有绒扇、麒麟、凤凰、香包,响物器具有铃铛、铜珠、茭。演唱时以铃声和脚踏声为主要配乐,左手拿一把铜铃扇子,右手拿一张配有铜铃的红手帕,歌声、铃声、脚踏声同起同落。

  (1)体现不同层面人物心态。(2)体现自然景物动态。(3)体现人们劳作动态的,例如:体现女人走路摆手姿态的这种音乐形象动感很强,音乐节奏对比较鲜明,带有走路摆手的一前一后或者一高一低的韵味。

  传统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采用的是原生态唱法,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完全源自演唱者的语言和生活经验。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注重真假声的音色转换带来的美感,且中间无过度。演唱时注重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在速度上比较自由,喜欢用自由延长音。而这种“自由”完全取决于演唱者的演唱经验和对音乐的二度创作。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属于仪式用乐,巫婆在做仪式时所演唱的曲调。仪式开始之前,巫婆换上洗干净的衣服坐在凳子上,一手持鹅毛扇或檀香扇,一手持多边形手帕,边角处坠有铃铛。随着歌声脚跟和脚尖有节奏地踏地,和手帕上的铃铛声相互呼应,人声、铃铛声、踏地声为巫婆想要表达的环境营造了相应的氛围。巫婆通过手里的扇子所翻转不同的面,代表人物或场景的转换,通常都是由巫婆一人表演。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没有伴奏乐器和舞蹈动作,气氛的烘托都是依靠舞动手上的手帕而带动铃铛的声响,再加上脚踏地的声音,通过节奏速度的变化来营造演唱的意境。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的曲调音阶,主要以四声音阶、五声音阶为主,也有少量的六七音阶常出现的音阶有1235;2356;56123等。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的调式主要以商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少量调式也出现角调式和羽调式。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的曲式结构,主要以双乐句和三乐句为主,大部分曲调开头直接以短音进入,甚至有些曲式还保留在口语的音域上,节奏较自由,也有少量曲调开头由一个长音先入,但以一个长音作开头的一般都不是正词乐音,而是用来作为引序或装饰。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的旋律具有自己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特征,它有流畅优美的,也有轻快跳跃的,有怒气汹汹的,也有忧柔含蓄的。既充满着清新古朴的乡土气息,又富有浓厚的豪门韵味。音乐既体现出高原山区的特色,也带有古代壮族先民的语言。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旋律大部分都是模进式或重复式的旋律,音程以二度三度音最为普遍,音程跳进一般在三至五度以内。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代表作品有《情比天还净》《水源洞》《画里凌云》《歌谣》《跟党志不移》《求花》《敢花》《马闷》《水源洞传歌》《夜莺声声动我心》《诺丈》《伦哥》《欧贯房》《水源洞》等。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的一种传统音乐。

上一篇:【传统音乐】锡伯族民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音乐】毕摩音乐(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