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动态 文章内容

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梨花街社区的院子里,一双手慢慢穿针引线缝制草编装饰,一双手灵巧地上下翻飞,时空诉说着两位相差50余载光阴的草编手艺人对柏合草编这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爱好与传承。

  87岁的钟秀林和32岁的李晓姣,同是梨花街社区居民,这一老一少,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巧手编织草编艺术。八旬老人钟秀林曾赴京进藏参展,岁月的风霜在她的脸上留下了许多印记,但是她的一双手依然灵巧如初。她将一段段草编制成各种花形,再用针线将其固定,功底深厚显而易见。

  时光倒转30余年,草帽房还是柏合街上最多的加工产业,五十出头的钟秀林就已经是最大的一家草帽加工厂的技术顾问了。柏合草帽加工的鼎盛时代,不仅每天上万顶草帽从小镇运出,一些有创意的装饰草帽、包包也逐渐打开了市场。凭借着独家的为草编的辫子上色的技艺,钟秀林被一家草帽加工房的老板重金聘用,负责给辫子上不同的颜色后再制成装饰的花朵,让草帽、包包摇身一变,价格翻番。

  “辫子是光滑的,颜色上去就会滑,一般的技术根本不得行。”回顾几十年前,钟秀林对当时的技高一筹仍有些小骄傲。凭借着这门技术,她作为厂里的技师,远赴北京、西藏等地,将草帽、包包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产品带去参展,让柏合草编声名远扬。

  麦草编成的蝈蝈笼子,在很多“80后”、“90后”的记忆里,都是夏天的一个美好片断。而对于今年32岁的李晓姣来说,这份美好不仅存在于童年,更跟随着她走到了现在。前两年,孩子在幼儿园有手工课,要求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制作手工艺品。作为从小掐着辫子长大的柏合人,李晓姣想到了用草编来做这些手工艺品,并积极尝试起来。这一做,就一发不可收拾。

  在社区文化活动的舞台上,挂着大小不一的几十件草编装饰品,有房子、有蜻蜓、有花朵,这些都出自李晓姣之手。

  “真的是越做越有趣,久了你会发现,小小的一根根麦秆能够变幻出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李晓姣说。她的草编作品已经成了镇上几所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载体,她还被成都娇子小学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邀老师,每年去学校给孩子讲授草编知识,教大家制作草编作品。

  成都平原范围内种植麦子的越来越少,草编的原材料来源已成问题,而草帽的市场也在逐渐缩小,这些都让草编这门手艺的传承显得越来越艰难。对此,李晓姣坦言,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柏合人,她希望这份带着浓浓柏合印记的技艺能在创新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上一篇:【传统美术】广州榄雕(广州市)传承人:曾宪鹏

下一篇:【传统美术】苏绣(苏州市)传承人:张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