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萍乡春锣(江西省)传承人:雍开全
2017-05-23 13:52
自古以来江西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而江西萍乡,自古文风鼎盛,商贸发达,乡风淳朴,曾两次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萍乡春锣、采茶戏、傩舞、莲花落、缩龙等众多民间艺术。提到萍乡春锣,雍开全注定是一个绕不过的名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的代表性传承人,雍开全大胆创新,让萍乡春锣这项传统曲艺登上了高雅的舞台,赢得了众人的关注和喝彩。
2008年萍乡春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又名打春锣,是萍乡独有的一种本土民间文化形态。春锣在萍乡有近300年的历史,家喻户晓,老少俱喜,是萍乡一张炫丽璀璨的“文化名片”。 紧跟时代步伐 大胆创新萍乡春锣在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被称为“春锣大王”的雍开全最初并不是以演唱春锣“出道”的。从小,他就拜萍乡地方采茶戏名师邓小岩为师,对萍乡民间演唱艺术有专门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才开始学习并演唱春锣。年近七十仍活跃在舞台上 每年演出六七十场多年来,雍开全的探索、尝试和努力换来了观众和听众的丰厚回报,他的春锣被制作成音像作品,走在萍乡的大街小巷甚至乡村,都能听到他韵味独特的声音。广收徒弟 身传口授培养传承人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春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挑战。“现在学唱萍乡春锣的人越来越少,演出经费越来越难以筹集,排演场地越来越难以固定,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春锣的发展。”为了传承这一民间演唱艺术,雍开全不辞劳苦,不计得失,坚持发扬传承萍乡春锣,广收徒弟,身传口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像彭利萍、黄绍辉、易国华、肖奇良、张文标、张玉坤、黄建玲、贾勇军这样的传承人。
说起萍乡春锣的起源,雍开全便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据他介绍,该曲种共有三种说法,一是“报春”说,二是“迎春接福”说,三是“周吴二姓”说。一般认为春锣由民间“报春”演变而来。在过去历书还未普及时,报春人身背锣鼓,把二十四个节气编成歌,挨家挨户告诉人们当年的农事季节,提醒人们及时播种。历书普及后,春锣逐渐演变成祝贺新年、传吉报喜、说唱人物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
“后来,随着艺人们的流动演唱,把春锣渐渐传到了江西宜春、万载和湖南醴陵、浏阳等地。”雍开全说,1956年,萍乡春锣艺人荣孝善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节上表演,开创了萍乡春锣登大雅之堂的先河。
1998年和2002年,作为江西惟一的代表曲种,萍乡春锣先后参加了第三、四届中国曲艺节。2008年,萍乡春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名录。
1986年,雍开全凭着一曲《喜盈门》闯入江西曲艺界,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专门为他出版了萍乡春锣的盒式录音带。自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推出的代表作有《三佬倌卖机》、《萍乡赞》、《巧媳妇撮合老鸳鸯》、《夕阳红似二月花》、《将军回乡》、《法中有情》等。
几十年来,萍乡春锣不断地融入百姓生活,这正是源于以雍开全为首的表演者们的不懈努力。在从事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他感觉到当时的萍乡春锣演唱曲调低沉、唱腔平淡、唱词散乱,逐渐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春锣是萍乡民间艺人近300年长久积淀的结晶。为了扩大它的影响,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加受群众欢迎,所以我想到要对它进行改进。”于是,雍开全大胆创新,吸收和继承了传统春锣的精华,又融入了地方采茶戏和湘剧等戏剧表演元素,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声情并茂,韵味醇厚,演唱风格独树一帜,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唱词内容上,雍开全将其扩展到了时事政治、经济建设、新人新事、红色史迹等诸多方面;在篇幅上将其扩展到了中篇,并且按照撰写的春锣唱词演唱。
传统的萍乡春锣,都是由一个人来表演。经过雍开全的改进,既保留了一个人演唱,又发展到二至三人甚至更多人演唱,同时,增设女演员,并加入二胡、三弦、琵琶、中胡等民乐伴奏。此外,创新后的萍乡春锣从说唱并重变成以唱为主,并有了春锣歌舞、春锣剧等形式。
有一次,雍开全随文艺演出队在一个乡镇演出,听说他要来,当地百姓纷纷买票观看,礼堂座无虚席。“当时门票是五毛钱,百姓们打趣说,其他所有节目加起来值二毛五分钱,雍开全的春锣就值二毛五分钱。”说起这件事,雍开全开心地笑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雍开全收拾得干净雅致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大堆的奖状、奖牌、荣誉证书。1998年,雍开全演唱的萍乡春锣新曲目《樊梨花义胜鲁智深》,代表江西省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参加第三届中国曲艺节,反响甚佳,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还为他拍摄了专题片。
2002年,雍开全携弟子彭利萍演唱的《夕阳红似二月花》参加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曲艺节,深受观众和听众的喜爱。雍开全曾获得“全省优秀文艺工作者”、市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等称号以及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会员”、“中国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
作为萍乡采茶剧团的主演,由他担任主要角色的萍乡采茶戏《榨油坊风情》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雍开全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热情饱满,现在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市内重大的活动、庆典,包括一些私人的婚庆、生日聚会都会邀请他,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欣然应允,目前每年演出仍达六七十场。
聊起他的得意门生,雍开全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的弟子彭利萍于2009年荣获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的‘中国优秀中青年曲艺家’称号,易国华荣获过中国中部六省第二届曲艺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