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正月里,笔者驱车来到上饶经济开发区董团乡纸坊村下余村小组75岁的黄歪仔老人家里,采访这位横峰提线木偶戏的传承人,目睹了老人精彩的表演和他那套已经珍藏了500多年的提线木偶。

  黄歪仔说,提线木偶从晋朝就开始流传了。相传当年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皇帝率兵亲征,结果被围困长达18年之久。为了振奋士气,官兵们特制一种草人进行歌舞表演,后来敌军败退,草人唱戏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流至民间,老百姓便将它衍变成祈求丰年、岁保平安的风俗,相传至今。 

  今年75岁的黄歪仔15岁学提线木偶表演技艺,是横峰提线木偶第四代传承人,也是目前横峰仅存的几位能表演提线木偶的老艺人之一。在他家里,还保存了全套木偶道具。至今,在黄歪仔的木偶道具箱上还能看到“杭州风火院铁板桥头二十四位老郎师”字样。横峰提线木偶戏最重要的是两个“喜神”,一文一武,花衣赤脚,貌如孩童打扮。这种孩童戏神,源于宋元时期勾栏瓦舍戏班中的“喜神”,又称“魔合罗”。黄歪仔保存的两个木偶“喜神”的前胸后背都被封了起来,里面藏有文字和内脏,是当年戏班中的传承之物,相当于赋予了木偶以灵魂,不可随意示人,一旦打开即没了“戏魂”。2010年春节,横峰县的提线木偶被文化部选中在澳门亮相展出,成为澳门2010年“内地春节习俗展”中的“宠儿”,备受澳门民众关注和喜爱。赴澳门展览的木偶就是黄歪仔从保存的30多个木偶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老郎菩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小旦等6个提线木偶。

  黄歪仔没有读过书,只能死记硬背学习表演木偶戏,睡觉的时候都念念叨叨的背戏文。经过长年的努力,他能唱80多出完整戏目,从《二郎神》《七仙女》到《杨家将》,他将所有的戏词都保存在了脑海里,尤其是《西游记》的故事,能从“黑水河”到“小西天”,完整唱25出。

  在文革“除四旧,立四新”时,为了保护两箱提线木偶表演道具,黄歪仔冒着生命危险将它们埋藏在了村前的山林里3年。“文革”过后,他的提线木偶表演曾红火过一段时间,三乡五村请唱戏的不晓得有多少,足迹遍布赣东北和闽北等地。


上一篇:【传统戏剧】横峰傀儡戏(江西省)传承人:丁黄炎

下一篇:【民俗】鄂尔多斯服饰(内蒙古自治区)传承人:孟根陶古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