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刘双凤,自1972年进入开封汴绣厂刺绣艺术殿堂从事刺绣,迄今已达40年历史。在开封汴绣厂第一代老艺人杜秀芬、曹庆荣老师的帮助培养下,与刺绣艺术结下了缘,喜爱上了刺绣。由于本人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到两年时间,就能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整幅刺绣作品的创作。由于本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加上刺绣做工精细,第三年就当选刺绣组组长,成为第二代年轻刺绣工人中的佼佼者。为了全面提高刺绣艺术水平,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当好排头兵,经常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到图书馆翻阅有关刺绣书籍,到田野、公园仔细观看树木、花草、鱼虫、动物的形态,采用不同针法技巧和色线,将其表现得更逼真,更生动。随着几十年的实战和磨砺,不仅全面熟练的掌握汴绣针法技艺,同时更谙练汴绣艺术之真缔。创作的许多刺绣作品,多次代表汴绣厂荣获大奖。担任刺绣车间主任至今已二十多年,全面负责刺绣技艺的传承,培养年轻刺绣队伍的任务,现已培养三代近百名刺绣工人,并成为汴绣厂的生产骨干。为汴绣技艺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又和同事一起挖掘、研究、整理、绣制出北宋时期的针法“一丝串、二丝串”,让车间绣工运用到绣品当中。

自1972年进入开封汴绣厂刺绣艺术殿堂从事刺绣,迄今已达40年历史。在开封汴绣厂第一代老艺人杜秀芬、曹庆荣老师的帮助培养下,与刺绣艺术结下了缘,喜爱上了刺绣。由于本人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到两年时间,就能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整幅刺绣作品的创作。由于本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加上刺绣做工精细,第三年就当选刺绣组组长,成为第二代年轻刺绣工人中的佼佼者。为了全面提高刺绣艺术水平,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当好排头兵,经常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到图书馆翻阅有关刺绣书籍,到田野、公园仔细观看树木、花草、鱼虫、动物的形态,采用不同针法技巧和色线,将其表现得更逼真,更生动。随着几十年的实战和磨砺,不仅全面熟练的掌握汴绣针法技艺,同时更谙练汴绣艺术之真缔。创作的许多刺绣作品,多次代表汴绣厂荣获大奖。担任刺绣车间主任至今已二十多年,全面负责刺绣技艺的传承,培养年轻刺绣队伍的任务,现已培养三代近百名刺绣工人,并成为汴绣厂的生产骨干。为汴绣技艺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1年绣制的《清明上河图》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1982年绣制的《双面辛夷花图》荣获国家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1990年绣制的《清明上河图》获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工艺品展一等奖。

1991年绣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获河南省“兴豫杯”轻工产品三等奖。

1992年绣制的《永乐宫壁画》、《芦笙舞》入选中日传统工艺品联合展。

1993年绣制的《双面千里江山图》获第三届“兴豫杯”名优特新银奖。

1993年绣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荣获河南省首届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

1995年作为主要参与者绣制的《文莱国王肖像》、《邓小平肖像》、《刘少奇肖像》。荣获第四届国际博览会优质产品奖。

1997年绣制的《韩熙载夜宴图》获河南省第二届民间工艺博览会特等奖。

2006年绣制的《永乐宫壁画》获河南省文化厅授予的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

2007年绣制的《百骏图》荣获首届中国收藏文化论坛金奖。

2007年参与修订的《汴绣技术企业标准》【Q/KBX001—2007】,市技术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备案,并成为汴绣行业标准(2013年9月前,现在是企业标准)。

2007年绣制的《簪花仕女图》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奖。

2007年绣制的《东风吹遍百花开》荣获中国收藏文化论坛银奖。

2008年绣制的《清明上河图》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大赛一等奖。

2011年绣制的《百骏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1年绣制的《巍巍嵩山天下奇》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

2012年绣制的《东风吹遍百花开》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2年绣制的《簪花仕女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2年绣制的《花卉》在首届河南民间艺术展评选中荣获优秀奖。

2013年绣制的《乱针绣母亲》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工艺美术展荣获金奖。

2013年为主要起草人的《开封市手工刺绣工艺品地方标准》【DB4102/T72-2013】,(2013年9月在开封市整个刺绣行业实施)。

为了保护传承汴绣这一千百年遗存下来的民间艺术瑰宝,几十年来除本人创作刺绣作品外,始终奋斗在生产第一线,担当着传承技艺,培养新人的历史重任。

上一篇:【民俗】鄂温克族服饰(内蒙古自治区)传承人:张晓丽

下一篇:【传统美术】汴绣工艺(河南省)传承人: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