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71822ef0hb57ceb37c5a0&690.jpg

“面花”艺术是古老的关中大地绽放于乡野之间的一朵艺术奇葩。千百年来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当中做为一种风俗礼馍在民间的祭祀典礼婚嫁庆典当中流传至今,它造型艺术而夸张,颜色鲜艳线条流畅,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被誉为“秦艺六绝”之一。在传统文化亟待拯救的今天,挖掘民间文化的艺术根蒂,更有利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合阳——八百里秦川上的神奇之地,历史悠久民风朴实。这里是中国《诗经》《关雎》篇的发祥地,被文人墨客誉之为中国的“诗源”;这里流传着大周文王和太姒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里安葬着中华民族五帝之一的帝喾;一代先贤伊尹在这里躬耕于野,孔子高徒子夏在这里设坛讲学,佛教禅宗达摩祖师在这里讲经,道教高人张三丰在这里修道,中国汉隶的经典之作《曹全碑》诞生于此......,合阳浓缩了四千年的中华文明,在历史悠久的关中平原上,合阳传承着先民们朴实憨厚的风尚,民间艺术在这里得到传承,合阳面花做为一种关中大地上的普遍的民间艺术,在世代相传的基础上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地处合阳以北的梁山脚下,是中国非常有名气的“民间艺术之乡”甘井镇。《诗经》有云:“奕奕梁山,唯禹甸之”说的就是这里,它北与黄龙山脉接壤,南与西岳华山相望,东望滔滔黄河之灵秀,西承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灵光,千年文明古风孕育和滋润着这块古老的黄土地,是久负盛名的文明之地,礼仪之乡。在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孕育之下,甘井这块大地上走出了很多民间艺术家,他们在剪纸艺术、面花艺术、提线木偶等都有着享誉海内的艺术造诣。在甘井镇的护难村,有一位六十多岁的民间面花老艺人,她叫行俊肖。可以说在这方圆几十里地之内,她的名声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她的面花艺术作品是合阳目前面花艺术家当中走的最远的一位,也是名声最大的一位,可以说合阳的面花艺术在以行俊肖为代表的一代老艺人的努力之下,才走出了省门、国门,在世界艺术的殿堂之中占有着一席之位。

今年六十多岁的行俊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家。1948年她出生在护难村的一户贫民家庭,自幼敏而好学的她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接触到较高的文化知识。但她生性活波,对老人手上面花艺术却是情有独钟,懂事以后每逢村上过事逢年过节她都随老人们坐在炕上,学习制作面花。在几十年的制作面花的艺术实践上,她善于学习他人之长,仔细琢磨,在追求工艺上的精细之处外,她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面花艺术风格,最为擅长的就是制作西北地区的“眉眼馄饨”和戏曲人物,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是她的面花艺术最大的特色,鲜艳的色泽和富有美感的线条之美让她的作品更具有持久耐看的艺术价值。她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当中,又在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在像与不像之间让人体会到艺术的感染力。长期以来合阳一带的农村妇女对制作面花都有着不一样的热情,她们逢年过节婚嫁丧事,都能成群结队的在一块切磋制作面花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精工细琢的工艺标准,使得合阳农村妇女的面花制作水准不断的提高,行俊肖也是在集体的创作环境之下加之个人对艺术审美的独特认知,从而走出了她个人的风格。

面花做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它的传承发展的空间在于乡野之中,它的艺术价值却在于它所传达的文化内涵,需要更多的人去认识它的原始朴素的艺术美感。合阳面花之所以在社会发展的潮流当中与时俱进,除了注重面花艺人的培养挖掘之外,更重要的是勤劳善良朴素的合阳面花艺人能够虚怀若谷包容着现代文化的气息,所以它生动活波惟妙惟肖的艺术才能受到世人的关注。自改革开放以来,甘井这块地方始终能够站在文化战线的前沿,多次组织面花艺术展,发掘民间面花艺人,传承面花艺术。行俊肖的面花艺术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面花艺术展中显现出来的民间艺术之星,早在1978年甘井镇的面花艺术展当中她的艺术作品暂露头角,随后的1986年她的“插花馄饨”等八件艺术作品做为国家民间艺术的象征被送往法国巴黎参展,1987年她的作品应西安电视台之邀在古城西安展出,1994年行俊肖带着她的面花作品赴京参加国家文化部主办的民间艺术大展荣获“中华民间艺术一绝”的称号,1997年她在香港回归后第一个文化艺术节附香港为现场表演面花艺术的制作,近十年来她的面花艺术作品曾被很多国内外的民间艺术品爱好者珍藏,甚至做为礼品被送往国外友人。她在面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当中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被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并被吸收为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上一篇:【传统技艺】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传承人:白雷锁

下一篇:【传统技艺】中华老字号老孙家羊肉泡馍及清真菜品制作技艺(陕西省)传承人:马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