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30.png

 汪天喜,男,1959年生,渭南人,华县皮影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皮影“非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汪天喜这几年春节都没在家过,参加文化部和陕西省组织的“欢乐春节中国年”巡演活动,向世界各国人民演示宣介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今年走进了丹麦,去年在意大利、奥地利,前年在美国、加拿大,在之前是澳大利亚。他设计雕刻的皮影细腻精致,形象逼真,景物隽秀,先后被日、法、德、加等国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内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研究院所收藏,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其皮影作品《丝绸之路》被国家作为回赠土库曼斯坦赠送汗血宝马的礼品。

 汪天喜出生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是我国首批皮影“非遗”保护区。1974年,汪天喜初中毕业,刚满14岁就跟着胞兄汪天稳学刻皮影。半年后投师新中国第一批雕刻大师李占文门下,学习雕刻三年后,自立门户。1981年与高中毕业的薛芝粉结婚,夫妻俩白天下地干活,晚上钻研皮影艺术,在打造雕具、制皮、绘图、雕刻、染色、熨烫、连缀等全套工艺上改进创新,自制各类雕刀18种之多;搜集整理华州古代皮影图谱百余卷,雕刻皮影获30余国家级奖项。1996年被陕西省命名为“民间皮影雕刻艺术家”;2005年成为第一批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的“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现为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皮影雕刻第一刀”。

“天喜皮影,华夏之最。”这是中央美院教授、文化部艺术高级职称评委会常委靳之林给汪天喜的题词,也是对他的中肯评价。汪天喜从艺40余年,汲古求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他雕刻皮影的工艺独特,推皮走刀,保证了阳刻拉丝纤细,刀口圆润;刀凿并举,使阴刻花纹图案变化多端;构图古朴简洁,精确真切,造型夸张大气,新颖善变;雕刻刀工到位,线条流畅细腻,虚实结合缜密;着色绚丽多彩,纹饰点眼得体,层层皴涂沁皮;无论是古代武士美女、现代人物形象,还是山水花草石竹、亭台楼阁布景,都大手笔中张扬精湛技艺、明暗对比中散发遒劲奔放的魅力。他创作的《大闹天宫》《竹林七贤》《鸡冠花红》等被写进了教科书和皮影专著。

 在皮影设计方面,汪天喜善于学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他广泛吸纳绘画、书法、剪纸、文学其它艺术门类的优秀元素,在坚持皮影雕刻传统工艺的同时,设计构图融入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作雕刻了一批现代题材的作品,如《叠加钟表》《三维玫瑰》《圣母玛利亚》《郁郁的森林》等。

 因高超的技艺,汪天喜受邀多次在国内外进行艺术交流及展示,屡获殊荣。2005年汪天喜获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特殊贡献奖。2007年获“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2008年受中国奥组委特邀,参与“中国故事”大型文化活动。2009年去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中国非遗保护成果展”。2011年作品参赛全国工艺美术百花节获金奖。2012年参赛全国农民艺术节获优秀奖。

 更可贵的是,汪天喜致富不忘乡邻,在本村无偿传授皮影技艺,自办龙凤社,探索皮影雕刻产业化之路。他们农闲办班,两口轮流授课,手把手教学员操刀雕刻。夫妻俩先后授徒200余人。在汪天喜的带动下,华州作坊式雕刻皮影发展到30余家,全区皮影年收入4个多亿元,华州也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上一篇:【传统技艺】富平宫里石刻技艺(陕西省)传承人:杨建明

下一篇:【传统技艺】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传承人:白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