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李朝贵.jpg

李朝贵,男,旅美华侨、医学专家博士。他为开发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藏茶文化,1998年,从美国返回家乡四川,如今的他,已经是雅安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四川省侨联常委、雅安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朝贵2.png

雅安茶厂有限公司是雅安市唯一获得“四川老字号”招牌的藏茶企业。2007年,雅安茶厂有限公司被四川省商务厅认定为四川省第二批“四川老字号”企业。喜讯使全厂员工振奋不已,一位从事销售工作多年的员工说:“这是对企业的高度认可,既说明我们有深厚的底蕴,也说明我们产品质量过硬。”追溯雅安茶厂发展历程,已有460多年历史,它由建国前的48家茶号组合而成,聚集了大量精通藏茶制作工艺的老茶人。李朝贵对雅安藏茶发展充满了信心,这就是向“中华老字号”进发。

李朝贵3.jpg

四川省黑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雅安茶厂,该茶厂始建于明嘉靖25年,距今已有470年不间断制茶历史。南路边茶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李朝贵现执掌茶厂,他同时也是四川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介绍到,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距今己传承1300多年。南路边茶为饮食结构上缺少蔬菜水果的藏族同胞提供钾离子、膳食纤维素、维生素等,帮助他们的消化代谢,已经成为藏族同胞不可或缺的生活品。“‘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南路边茶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信誉和牢固的地位,成为藏汉民族团结的纽带。我们说传承非遗,其实不仅是传承技艺,也在传承一种态度,一种藏茶制作过程中认真科学的态度。

李朝贵4.png

公元前53年,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上,茶祖吴理真栽下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棵茶树,开创人工种茶先河。

在雅安,一座海拔1456米的山峰——蒙顶山,为世界孕育出一个“茶的源头”。而一条存在了1300年的茶马古道,更成为连接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传奇天路。

“雅安藏茶,又叫南路边茶,属于黑茶类!”高峰论坛上,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甘玉祥和众多雅安茶界人士参加了论坛。

雅安藏茶,自古以来与藏族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深切体会。历史上,雅安出产的边茶,年年送往藏区。据史料记载,清代每年输入西藏的茶叶,有80%以上来自四川,其中主要为雅州所产边茶。

“仅在清朝时,雅安的天增公、孚和、义兴、裕兴、公兴等茶号,规模都曾十分庞大,几乎整个藏区都有他们销售的茶叶!”甘玉祥一家制作的雅安藏茶,历经五代传承,也见证着雅安藏茶的发展。

2008年6月,南路边茶(雅安藏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玉祥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上,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也榜上有名。

在雅安,像甘玉祥一样,传承着雅安藏茶技艺的人还有很多,明玉兰、卫国、梅树华、李朝贵等,也先后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传承人的称号。

采茶、揉茶、搓茶、溜茶、蒸茶、晒茶、捡茶、打包……一道道工序完成后,雅安藏茶被运送到青藏高原和全国各地。

“也正是藏族同胞对茶的需求,地处川藏过渡地带的雅安人,带着茶叶来往与藏区与雅安之间,用双脚踏出一条茶马古道。”而甘玉祥的老家就在茶马古道(雅安段)的新开店上。

新开店为茶马驿站,曾商贾往来,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第一站”。甘玉祥从小受父辈熏陶,对藏茶事业也满怀深厚感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甘玉祥开始继承家族产业,与众多雅安茶商一起,延续着雅安的茶马古道传奇。

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是中国茶马古道中最为著名的一条,也是最为艰苦的一条。从雅安至康定,再到广袤藏区,这样的商贸线路已延续1000多年。直到今天,雅安藏茶还在持续向藏区人民供应,并成为了雅安与藏族同胞交流团结的重要纽带。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代,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如今,新开店、茶马司及与其相连的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上45处遗址,成为了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经的川藏茶马古道上,背夫和马帮将边茶运至世界屋脊,这条古道也因此蕴涵着无数传奇和故事。如今,雅安众多藏茶企业传承着千年历史,发扬出新时代的“茶马古道”精神,让雅安藏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雅安市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素有“川西咽喉”、“藏区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地处藏、羌、彝少数民族的交汇地,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重要要冲,集聚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上一篇:【传统手工技艺】邛陶烧造技艺(四川省)传承人:何平扬

下一篇:【传统手工技艺】南路边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四川省)传承人: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