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在凉山州木里县大山里,60岁的次仁旦珠老人盘腿独坐在厢房里,双手将手中的黑泥团反复揉搓,随手拿起身边特制的木质工具细心敲打,反复几次后,一只藏式传统的茶沙罐就出现在眼前。

  据文物部门考证,宋代初期,木里县境内就开始制作藏式茶沙罐。家住东朗乡亚英村的次仁旦珠回忆:“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做茶沙罐以及酒器,产品通过马帮运送到甘孜以及云南、西藏等地。”他很小就从父辈那里继承了这门传统手工技艺,一做就是半个世纪。2009年,他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式烧制茶具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茶沙罐,是藏区人民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它主要是用于熬制酥油茶。罐子的外形独特,具有加热快、耐高温,又使用方便的特点。它很巧妙地利用了物体与流体力学的自然原理,使在煮茶的过程中,茶能久沸而不溢出罐外。

  次仁旦珠告诉记者,制作茶沙罐的基本原材料为黄土和黑土,他每次都要亲自到很远的山区中去选取。但为什么要用这两种泥土,老人自己也不清楚,因为从祖辈传下来的时候就是这样。“制作前,首先要将两种泥土分别捣碎成粉,然后用棉布或麻布袋分别包好置于阴暗潮湿处,存放3至4年才能用于制作茶沙罐。”

  而最考功夫的,是茶沙罐的制作。只见次仁旦珠将两种泥土按比例调和,搅拌匀后就用手反复揉搓,当揉捏至有弹性才开始造型:先将捏好的泥团搓成圆状,然后用木质榔头等工具敲打边缘,同时还将泥团中间挖空,反复敲打后形成圆柱形,罐体的基本形状就出现在眼前。接着,老人又用双手捏制罐体,双手娴熟地沿着罐体边沿游走,罐体的厚薄全由双手来感知。罐体成型后,再用手飞快地转动罐体,罐体的边沿就在他手中直接“转”了出来。之后,再用工具对罐体进行雕花。20多分钟后,一个造型独特的茶沙罐陶胚就完成了。“做好的陶坯,需用半月左右时间自然阴干。”次仁旦珠说,最后一步,就是烧制茶沙罐。将陶胚埋放在松树皮中露天烧制,并用麦皮盖上隔绝空气,经过20多个小时的烧制,漂亮的茶沙罐就可出炉。

  现在,老人一天还能做20多个茶沙罐,从制作到烧制都是他一人完成。


上一篇:【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新疆省)传承人:热合曼塔石

下一篇:【传统手工技艺】维吾尔族卡拉库勒羊胎羔皮帽制作技艺(新疆省)传承人:吐尼亚孜阿吉•玉苏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