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传统美术】盖州风筝(省级)
2017-02-28 11:39
盖州风筝起源于清代。清代盖州诗人于天墀的《春风》一诗中有“何处儿童闲理线,争牵纸鸢①舞斜阳”的诗句,正是盖州风筝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盖州风筝日渐衰微。新中国成立后,以“赵氏风筝”等流派为代表的盖州风筝传统手工技艺再放异彩。目前,盖州风筝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风筝制作工艺流派之一。
盖州风筝有大、中、小、微型之分,形制上有硬翅、软翅、平面、立体、板式、串式(直串、散串)、折叠式、组合式等类别。盖州风筝以花、鸟、鱼、虫以及神话传说、民俗故事等为题材,如作品“化蝶”取材于民间传说《梁祝》,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将传统硬翅风筝对称的上下翅改为上宽下窄,并且在上翅边缘增加了一处“衣袖”,使造型更加接近蝶形,“化蝶”的寓意更为突出。
盖州风筝工艺精细,采用传统用料和手工制作。制作时艺人先勾画出草图,然后依据图样尺寸选料、下料。骨架材料大部分用竹子(也有用高粱秆的),使用之前先去其表皮、竹黄,再用油灯、蜡烛或炭火烤制作型,然后将烤好的成型竹料用刀劈开,使之一分为二,这样上下或左右才能对称。之后采用“叨线”捆绑法将风筝骨架绑好,开始裱糊。盖州风筝多以薄棉土布作裱糊面料,由于面料有一定的厚度,上色后色彩更加饱满。
盖州风筝多采取手绘方法,色彩艳丽,造型生动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它是当地乡土民俗、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辽南民间美术、手工艺制作,特别是辽南地区满汉等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审美情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