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玛纳斯(新疆省)传承人:居素甫•玛玛依
2017-05-16 15:08
居素甫·玛玛依,1918年出生,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米尔凯奇村人。著名玛纳斯奇,被国内外史诗专家誉为“活着的荷马”,被国内有关领导称为“国宝”,是唯一一位能演唱八部《玛纳斯》史诗的大玛纳斯奇,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位活着的《玛纳斯》大师。居素甫·玛玛依从8岁开始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演唱背诵《玛纳斯》史诗。幼年时已初通阿拉伯文,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为阅读记忆《玛纳斯》手抄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他过目不忘,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加之刻苦努力,仅用了8年多时间就把哥哥所搜集记录的20多万行的八部《玛纳斯》全部背了下来。史诗中数百个人物、大大小小的各种事件在他脑子里梳理得清清楚楚。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与事件的前因后果,每一位英雄人物神奇经历他都了如指掌。居素甫·玛玛依将前辈们从民间搜集的八部《玛纳斯》进行梳理加工,把其中的散文部分改成了韵文进行背诵记忆,浸入一生的心血创造出自己的演唱变体。这一变体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结构最宏伟、艺术性最强、悲剧性最浓郁、深受听众和读者及各族学者青睐的不朽之作。居素甫·玛玛依第一次当众演唱《玛纳斯》是在1958年夏天,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在阿合奇县召开牧业现场会,40岁的居素甫·玛玛依一口气演唱了4天3夜。大家公认,他演唱的数量和质量都超出了已知的演唱者。从此,他一发难收,有时竟连续演唱20多天。从1961年到1983年,居素甫·玛玛依曾先后三次演唱《玛纳斯》。第一次是1961年,第二次是1964年。他演唱的《玛纳斯的婚礼》《凯耐尼木》等片段被译成汉文、维吾尔文,分别在当时的《民间文学》《天山》《塔里木》《新疆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第三次演唱是在1978年11月,他被请到北京进行演唱,后又回到乌鲁木齐演唱。这次他是自己记录自己演唱的内容,除了“文化大革命”中没有丢失的第二部《赛麦台依》外,将其余各部都重新演唱和记录了一遍。这些演唱内容目前已经全部出版。居素甫·玛玛依1947年后任牧区小学教员。1961年参加自治区文联《玛纳斯》工作组,为《玛纳斯》的记录而演唱。1980年后任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三届理事。1983年,演唱的史诗获自治区文联、民委、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1977年至1982年新疆民间文学作品评奖荣誉奖。同年,《凯耐尼木》获1979年—1982年全国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1991年4月,因在抢救、整理、出版《玛纳斯》工作中作出贡献而获文化部、国家民委的表彰。居素甫·玛玛依1990年12月因在《玛纳斯》搜集、演唱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而受到自治区《玛纳斯》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文联、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表彰。1991年11月,因多年来在开拓、发展中国民间文艺事业中辛勤耕耘、贡献卓著而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奖励。1992年11月《玛纳斯》(第二部)获首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一等奖。1995年8月《凯耐尼木》(《玛纳斯》第四部)获第二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一等奖。从1982年起任自治区政协委员、政协常委。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