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四川省)传承人:李泗元
2017-05-16 14:58
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虽然加强了对民间技艺、传统民俗的传承和保护,但仍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除了技艺冷门、学艺时间过长的因素外,“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也让一些年轻人拜师无门。“虽是家传艺术,但我也会将技艺教给喜爱大木偶的孩子们。”82岁的“川北大木偶”第四代传人李泗元如是说。
5个月前在四川成都和南充两地同时举行的第21届国际木偶节,让李泗元和他的木偶艺术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第21届国际木偶节于今年5月举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荷兰、以色列等45个国家的顶级木偶表演团队携各式各样的木偶艺术登台表演,连续8天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穿衣解衣、吐火甩帽、变脸水袖、现场书法……由李泗元带领的“李家班”操演的《彩蝶的神话》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李泗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北大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川北大木偶第四代传人。川北大木偶发源于清朝初期,属于中国地方木偶戏的一种,又称为大杖木偶、大木脑壳戏,因其长1.4米、重约5公斤、形体大而得名。它区别于其他木偶的地方就在于嘴和眼均能活动,体型与真人无异,且表演不受剧种限制,因而独树一帜,频频登上国内外文化交流舞台。2006年6月,川北大木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已77岁高龄的李泗元自2001年退休后就基本退居幕后,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有生之年能看到国际木偶节来到大木偶的故乡南充,是百年难遇,是我的荣幸!”怀揣对木偶艺术的热爱,李泗元再次登台,操演国际木偶节开幕式节目《彩蝶的神话》。据李泗元介绍,在开幕式演出中,“李家班”四代演员齐上阵,其中,第五代传人李乐操演剧中的月老仙翁,第六代传人李东操演马文才身边的“小猴子”。为了让这门技艺能够传承,李泗元表态:“虽是家传艺术,但我也会将技艺教给喜爱大木偶的孩子们。”
提着20多斤重的木偶又唱又跳,一场演出下来,演员们大多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古稀老人李泗元却坚持了下来。“最轻的10多斤,最重的有50多斤。”李泗元说,大木偶很重,演员最先练的必须是臂力。同时还要练腿力、台步和声腔,同时还要学川戏成熟套子。尽管现在主要是放伴奏,大木偶演员的基础课程里却延续了当年的基本功要求,必须要有两年左右的川剧底子。
从8岁起跟随祖父从事木偶表演的李泗元曾代表中国到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荷兰等地参加演出,还代表中国木偶艺术多次参加国际木偶节。“国外的木偶体型都比较小,人物面容以卡通为主,受众大多数是儿童。而大木偶多以中国神话为题材,老少皆宜。大木偶体型高大、动作灵活、大而不笨、特技较多、酷似真人,穿衣解带、变脸吐火是大木偶的绝活,这在国际上是没有的。”李泗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