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民间剪纸(河南省)传承人:廉正义
2017-05-16 14:57
今年65岁的廉正义出生在卢氏县文峪乡南王村的农民家庭里。他8岁那年开始学习剪纸,他背着家人,偷偷地跑到当时的卢氏县蒲剧团拜师学艺,13岁时,他创作的绘画、剪纸作品陆续在《中国少年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1976年,廉正义在浙江一家画报上发表了以电影《闪闪的红星》为蓝本创作的连环画《冬子送盐》。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运看到连环画后,非常感兴趣,特邀廉正义到北京做客。在京期间,廉正义有幸结识了当时正在“牛棚”接受改造的全国知名剪纸艺术家滕风谦,他便虚心求教,滕老师也悉心指导,廉正义从中受益匪浅。回到家乡后,廉正义把从滕老师那里学到的剪纸技法、技巧运用于剪纸实践中,使其作品有了质的飞跃,并逐渐在全国剪纸界崭露头角。
他的《关公百战图》《昭君出塞》《西厢记人物绣像》《白蛇传》《拜月西厢下》等1100多幅作品先后在全国各大媒体发表。1997年,他应台湾关公协会之邀,创作的《关公百战图》系列剪纸作品被该协会收藏。值得一提的是,他历时20多年精心创作、不断完善的大型剪纸作品《昭君出塞》于1999年在北京博物馆中国美术精品展亮相后,因为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而引起轰动。观看展出的许多知名剪纸艺术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昭君出塞》开创了剪纸艺术表现大型历史题材的先河,从而打破了人们认为剪纸是“雕虫小技”的观点。这幅剪纸作品1990年被日本剪纸协会收藏。1993年,他开始创作《隋唐人物》剪纸,并在《周末画报》上连载,受到岭南艺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被评为年度一等奖,还召开了廉正义作品专题座谈会。1998年,他创作的《我的家乡卢氏》剪纸作品,被华夏剪纸博物馆收藏。
30多年来,他先后资助、收养了20多位当地和外地的贫困孩子,如今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已经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由于他对艺术的“痴”和对特困儿童的爱,导致他的妻子十几年前就弃他而去,他至今仍和2个孩子没有成家和他生活在一起生活。2007年,卢氏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