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间文学】磨石口传说(市级)
2017-02-28 09:48
磨石口(今名模式口)地理位置独特,成村有记载已500余年。自古是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的枢纽,驼铃古道既是元明清东接京城、西连塞外的货物运输通道,又是清代去妙峰山进香的古道,每年过会100多档。磨石口村古迹众多,村北有第四纪冰川遗迹;村西有上古时期人类活动遗迹;村东金顶山发掘出汉代建筑遗址;村内原有寺庙28座,如法海寺、承恩寺、龙泉寺等,不足三里的街道上分布着4座过街楼。众多古迹和商贾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使磨石口诞生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传说。
磨石口传说内容十分丰富,多有史实依据,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其中,反映帝王与磨石口故事的,如《康熙帝龙泉寺下棋》、《四柏一孔桥》等;反映将相宦官的,如《杨无敌怒撞李陵碑》、《承恩寺里银杏抱桑》、《南柯一梦法海寺》等;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如《磨石口的传说》、《范小人古村举香炉》、《宝三磨石口舞中幡》等。也有名人轶事,如《冯玉祥视察磨石口小学》、《爱笑的李太太》、《老舍先生和磨石口》等。与寺庙、墓地、碑文等相关的传说,有《承恩寺冒出古碉楼》、《宗永师梦游承恩寺》、《承恩寺里银杏抱桑》、《老太监温祥告御状》、《承恩寺前的下马石》、《田义墓石刻典故》、《磨石口鼎立三大庙》、《地质奇迹冰川擦痕》等。
磨石口传说中,传播最为广泛的是磨石口村的来历:据说,有一年飞来一只会说话的鸟儿,叫着:“刨土,刨土,往下刨土。”人们不知道鸟儿为什么叫他们刨土。不久,磨石口来了一个背着包卖墨的,吆喝着卖他的墨。他只吆喝:“谁买我的墨,磨磨就能使。”说也奇怪,只要他一吆喝,那只会说话的鸟儿应着就叫“刨土,刨土,往下刨土”。卖墨的不吆喝,鸟就不叫唤;卖墨的紧吆喝,鸟就紧叫唤;卖墨的慢吆喝,鸟就慢叫唤。村里小孩子就围着卖墨的人,叫他吆喝。不是他一吆喝,鸟就叫唤吗?也有聪明人,下了心琢磨这事。有一天,他们有一家菜刀钝了,在青石上磨磨,不出浆水,磨不快;在虎皮石上磨磨,不出浆水,磨不快。忽然,一个小孩子,举着一块石头,跑进来啦,大声嚷着说:“妈妈,卖墨的给我一块石头,说磨磨刀好使。”小孩妈接过石头,放了点水,开始磨刀,很快出了磨刀浆,磨会儿,刀也飞快啦,剪子也飞快啦。孩子告诉妈,村儿西头那个坑里的,一刨就有这石头。打这儿起,磨石口村人知道了开采磨刀石,卖墨的人和会说话的鸟儿,就不见啦。磨石口的住户,就越来越多啦,慢慢地成了一个大村子。
磨石口传说已收录到《石景山传说》、《石景山掌故传说》、《北京风物传说》、《京畿丛书·石景山卷》等书籍中,在社会上广泛传播。2009年10月,“磨石口传说”被列入北京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