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布袋和尚传说(浙江省)传承人:张嘉国
2017-05-16 11:43
2011年5月,民间文学“布袋和尚传说”终于被文化部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奉化市屈指可数的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
国家级非遗得来不易,有一位老人功不可没,他叫张嘉国,长汀村人,和布袋和尚是老乡,因此他视宣扬传播布袋和尚传说为分内之事。布袋和尚的故事他自小耳濡目染,他对“布袋和尚传说”这份文化珍宝的保护自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
1966年“破四旧”之风扫到长汀,他费尽心血,将详细记录了布袋和尚现身、成长、出家、圆寂及埋骨佛塔和碑林所在的《奉化长汀张氏宗谱》完好地保存下来,为确立“布袋和尚是奉化人”以及之后的申遗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功劳。
除了保护,非遗更需要传承。囿于“布袋和尚传说”的文学形式,不能和奉化的另两项国家级非遗———布龙与走书易于表演、传播同日而语,但张嘉国还是尽心尽力为传播“布袋和尚传说”奉献着。
1982年起他开始全面搜集、整理、传播“布袋和尚传说”,3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民间、进学校、向媒体讲述布袋和尚的故事;2004年春,他全程陪同央视四套记者拍摄布袋和尚传说的专题记录片,把布袋和尚现身、生长奉化长汀村,出家、圆寂奉化岳林寺,弘法、造福雪窦寺,葬于奉化封山佛塔这些事实推向全国。
此外,他还通过弥勒故事演讲会、凤凰卫视《人间弥勒》纪录片、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等平台广泛传播布袋和尚传说,可谓不遗余力。2009年9月,张嘉国被认定为“布袋和尚传说”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既然认准了这个身份,他自然不满足于单靠嘴来讲述布袋和尚的故事,他觉得用文字的形式将布袋和尚的故事写下来,能流传得更加久远。
2012年初,这个只念了一年师范的古稀老人买来电脑,开始在孙子的指导下学习打字,至2015年3月,他自费、亲手搜集、整理、编撰、录入的11万多字的《布袋和尚长汀子》一书终于付梓印刷,全书收录布袋和尚传说100多则,发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新故事,纠正了不少广泛流传的谬误,可谓是他心血的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