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西丰满族剪纸(铁岭市)
2017-02-28 09:30
【项目名称】西丰满族剪纸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项目地区】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
【项目级别】省级
【项目保护单位】西丰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项目批准时间】2009年4月《西丰满族剪纸》列入辽宁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项目简介】
早在清道光年间,西丰地区就有剪纸流传。初期的西丰满族剪纸作品充满了萨满教的巫术色彩,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相信剪纸的“纸娃娃”有驱妖避邪、保佑人财两旺的功能,后来逐渐衍生出美化、装饰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后,西丰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发展迅速,剪纸艺人、爱好者遍布城乡。
西丰,历史悠久而富有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161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灭叶赫后,将此地封为皇家围场。1896年驰禁开垦,1902年设县。
西丰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其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满族民间剪纸传承而来。后皇太极时(1592—1643)女真人已开始自己造纸。据《长白汇征录》记载,满族在有纸之前已有了“剪纸”,那是用皮革、鱼皮、麻布、植物叶子等物剪刻而成的粗犷图案,贴或缝在衣服、枕头等物上,至今尚有这种“剪纸”作品遗存。
西丰满族剪纸由于地理的因素,民族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是题材独特,许多剪纸就是满族人物,地道的发式和服饰,以及表现满族的习俗生活,如庭院祭祀、花轿迎娶、日暮樵归。还表现了长白山区的自然面貌和风物特征,如白山狩猎、老林挖参、爬犁送粪等。二是剪技独特,有着明显区别于汉族剪纸的表现技巧,造型古拙,人物为正面站立,很像古代的岩画。动物身上不打毛,线条粗犷,能把复杂的场面表现在一个画面上,可与汉画像石比美,如用香火烧出动物的眼睛、花纹,公鸡身上的毛用香头画,还将许多小幅剪纸贴在一张大纸上,用红松明子熏,做成一幅黑地白画效果的“年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文化的输入,西丰的剪纸作品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表现手法及其内容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赋予它新的生命。
西丰满族剪纸的内容以表现满族的生活习俗为主,如庭院祭祀、花轿迎娶等,还有一些剪纸描绘了长白山区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如白山狩猎、老林挖参、爬犁送粪等。一部分西丰满族剪纸带有鲜明的原始崇拜印记,蕴涵了万物有灵的观念,比如黑云满天、淫雨连绵时,一些农村妇女会剪一个两手紧握扫帚、叉腿横扫乌云的“扫天娃娃”,通过这种“扫天止雨”的形式祈求晴天。
西丰满族剪纸记录了西丰地区的历史变迁及生产、生活状况,是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艺术形式。主要作品有《大山的子孙》、《丰收》、《满族人物》、《雪景》、《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等。
【非遗作品】
西丰满族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宫莹剪纸作品《瓶花》
【非遗照片】
西丰满族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忠杰展示剪纸作品
西丰满族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艳春在家中传授剪纸技艺
2023年1月参加登山节非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