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曲艺】鞍山评书(国家级)
2017-02-27 13:42
=
鞍山素有“评书之乡”的美称,从清咸丰十年(1860年)至今,鞍山评书已有140多年的历史。鞍山评书与沈阳评书一脉相承,最早流传于辽阳、海城等周边地区。
鞍山评书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豪”、“紧”、“动”、“热”。“豪”指豪放刚健的风格。书目多金戈铁马、豪侠义气,少儿女情长、凡夫小事;评书语言纵横古今,奔放热烈;叙述说表不拘细节,干净利落;悬念设置紧张激烈,大起大落。“紧”指扣子紧,进展快。开门见山进入情节,说表不卖关子,抓住主线,不节外生枝,书情进展快。“动”指动态刻画。鞍山评书尽量增加“现身说法”的成分,擅于利用动作语言,强调手眼、身段、面部表情在表演上的和谐一致,模拟声相、渲染气氛。“热”指喜悦热闹的章节。鞍山评书结构简单, 较少使用大段铺垫,讲究紧紧围绕章节主线,直入主题,突出重点。
鞍山评书艺人众多、名家辈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形成了“三芳争艳”的局面。刘兰芳、单田芳、张贺芳等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录播了《岳飞传》、《明英烈》、《隋唐演义》等多部评书,为鞍山乃至全国的评书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