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神奇的老虎笙凝聚着多少彝家人的智慧和寄托,走过了千百年,环境在变化,传承多坎坷。1952年——1987年被禁止,虎节和老虎笙消失了三十多年,1988年恢复传承后,老一代传承人逐渐离开人世,传承人减少,年轻一代从小就接受现代教育,成年后,大多数人又涌向外面的精彩世界,加之受到外来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受民俗活动商业化的影响,导致老虎笙这一古老的彝族民间文化活动原汁原味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县委、县政府对以老虎笙为代表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十分重视,进行了全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公布了90项县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命名了包括老虎笙传承人杨家旭、徐正元、者发富、李发才在内的42名民间文化传承人。经申报“双柏县彝族老虎笙艺术之乡”等15项被列为州级保护名录。并且,加强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落实。法裱镇的小麦地冲成立了“老虎笙协会”,在小麦地冲村的“虎节”基础上,举办法裱镇“虎笙节”、“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召开虎文化艺术研讨会。正在筹备成立“虎文化研究会”,研究、挖掘“老虎笙”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制作老虎笙音像资料,对“老虎笙”进行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注册“老虎笙”商标;、出版发行老虎笙音像资料、组织出版虎文化丛书,对“老虎笙”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建设彝族虎文化大观园,营造良好的传承氛围,充分展示以老虎笙为代表的彝族虎文化,提高老虎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办好“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搭建民族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平台。


上一篇:【民俗】水书习俗(贵州省)传承人:潘光雕

下一篇:【传统音乐】羌族多声部民歌(四川省)传承人:尤生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