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两夹弦(山东省)传承人:李京华
2017-05-12 10:11
李京华,女,汉族, 1939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县(今牡丹区)。6岁入两夹弦戏班,师从两夹弦第六代著名演员王文德(旦、生角),工旦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986年退休。现为国家一级演员,菏泽市拔尖人才,两夹弦剧种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1945年,李京华入曹州“洪艺班”(亦称“共艺班”),后改为曹州“新艺剧社”学习两夹弦表演;1951年随剧社入新成立的“菏泽专区两夹弦剧团”主攻闺门旦、花旦;1954年始饰演两夹弦剧中主角,逐渐成长为两夹弦剧种中的著名演员之一。她继承两夹弦剧种的传统艺术风格,注重唱功,深入挖掘地方方言的通俗运用,使两夹弦唱词显得生动活泼、朴实亲切,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她行腔悠扬,自然流畅,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悲不伤美,怒不伤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同时,注重在演唱上吸收其它剧种的优秀唱腔和表演程式,改革创新了“捻子”、“攒子”、“坎头橛”等两夹弦曲牌,这些唱腔给人以古而不旧,娇媚而不花俏,高亢而不粗俗,对两夹弦剧种中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李京华扮相秀丽俊美,端庄大方,唱腔优美动听,吐字清晰柔和。曾在几十个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塑造了许多风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其代表剧目有:《三看御妹》、《三拉房》、《大铁山》、《武家坡》、《大登殿》、《三进士》、《站花墙》、《双妃泪》、《相女婿》、《江姐》、《骨肉亲情》、《红果累累》等。
1954年,在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演出传统剧目《站花墙》获得表演三等奖;
1956年,在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演出传统剧目《换亲》获表演三等奖,剧目获得一等奖,并由上海唱片公司灌制了唱片;
1959年10月,两夹弦剧团在济南,为毛泽东同志演出传统剧目《三拉房》;
1959年参加山东省柳子戏、两夹弦、柳腔联合演出团晋京汇报演出,在《拴娃娃》中饰于二姐、《三进士》中饰二夫人,受到刘少奇、朱德、陈毅、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64年又参与了在济南向朱德、贺龙汇报演出了现代剧目《向阳人家》的演出任务;
1979年新编现代剧目《相女婿》,赴北京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并担当女2号,获文化部三等奖,该剧同时获山东省戏曲汇演演出一等奖;
1982年山东省戏剧月演出期间,演出《红果累累》并担当主角,荣获优秀表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