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非遗项目“北京宫灯”代表性传承人翟玉良收李晴为徒
2025-05-16 12:37
2025年5月12日上午,北京市丰台区职工大学玲珑枕产业学院举办了非遗项目“北京宫灯”代表性传承人翟玉良收李晴为徒的传统仪式,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院长冯午生及非遗传承人翟玉良的九位徒弟做了见证,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北京市丰台区职工大学玲珑枕产业学院副院长崔胜杰担任了活动的主持。
非遗项目“北京宫灯”代表性传承人翟玉良老师从事这项工作近50年,代表性作品有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仿明式八方宫灯”,北京饭店贵宾楼总统套房的“云盒子母灯、垂花子母灯”,建国七十周年大庆,参加制作了天安门城楼上八盏大红灯笼等,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
收徒仪式严格遵循传统拜师礼仪,在行拜师礼环节,徒弟李晴向师父行三鞠躬,表达对师父的尊敬和对技艺的敬畏之心;在敬茶环节,徒弟双手奉茶,寓意技艺的传授与责任;在交换礼物环节,翟玉良老师向李晴赠送了刻有弟子姓名的木工工具,徒弟则回赠了自行设计的宫灯造型文创产品,象征“以艺报师恩”。
翟玉良先生抚灯而语:“北京宫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木艺、雕刻、绘画等多种手工艺,映照的是匠人之心、文化之魂。宫灯的上百道工序,道道是学问,道道需时间的历练。”
徒弟李晴表示:“作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的徒弟与高校学子的双重身份,我深知责任重大。未来将以设计为笔,以匠心为墨,尽自己所能助力北京宫灯在现代生活中得以活化传承。”
我们期待,这盏承载着中华传统美学精髓的宫灯,能够在守正创新中持续绽放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