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冯保全,男,1934年出生于山东郓城,先天双目失明。他自幼喜爱戏曲,对音乐具有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和敏感度。

1950年参加郓城县工农剧社(省柳子剧团前身)。师承王全镇、侯敬福、王传明,系统学习了柳子戏唱腔曲牌、音乐伴奏曲牌二百余支,积累了丰富的戏曲音乐素材,为后期的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1959年,冯保全随团调省,在山东省柳子剧团从事主笛伴奏员、唱腔设计和作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多面手。其笛风饱满、底气充足、手指灵活、技巧纯熟。他所创作的唱腔设计及作曲,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既能符合剧本及人物的需要,又能针对具体演员的嗓音条件,使其扬长避短,更好地表现剧情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同时,他又不拘泥于传统,博采众家之长,敢于创新。善于吸收时代的元素,进行适时的、恰当的创新,使音乐既富有柳子戏的传统风韵,又不乏时代气息。

冯保全凭借着对柳子戏的热爱,超强的记忆力、过人的音乐天赋,再加上多年累积的工作经验和本人的勤奋研磨,使他成为对柳子戏音乐最博学、最权威的人。他精通柳子戏音乐,并能熟记剧本,口述曲谱,曾担任历届柳子戏学员的唱腔老师,先后为五代演员、演奏员任教,培养了数十位柳子戏接班人,为柳子戏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冯保全伴奏、作曲的代表作有《孙安动本》、《红罗记》、《黄桑店》、《观灯》、《白兔记》、《御碑亭》、《恩仇记》、《金箭媒》、《鱼篮记》、《徐龙铡子》、《十五贯》,以及现代戏《沙家浜》《杜娟山》、《龙江颂》、《三回船》等。

如今,早已退休的他,面对年轻演员的请教,仍然诲人不倦,耐心解答,无私的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上一篇:【传统戏剧】柳子戏(山东省)传承人:杨春伟

下一篇:【传统戏剧】柳子戏(山东省)传承人:李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