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非遗项目不能“只捧在手心”
2021-08-31 11:15
从几近失传到传承创新,再到如今受到多国客商青睐,临渭草编的发展之路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也为其他非遗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要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
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需要我们捧在手心,好好保护、保存的宝贝,更是需要我们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宣传推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大使”。
要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首先,要健全保护和传承体系。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些项目传承存在困难,面临后继乏人等问题。针对非遗项目保护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现状,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并给予大力支持。
其次,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确保正确发展方向,同时,要在尊重非遗项目基本内涵、保留特色的基础上,发掘、弘扬其当代价值,让传统非遗项目更为群众喜闻乐见,推动非遗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临渭草编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在促进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因此,在保护传承非遗项目的同时,要充分发掘非遗在促进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