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锔瓷第一步就是找碴,对缝,对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准备修补。
  第二步定位点记,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以及锔钉数量和位置。
  第三步就是打孔,用金刚钻打孔。金刚钻是长约10公的铁钻杆,在铁钻杆的套着毛笔杆粗细竹外套,外套的两端用剪刀铁箍把铁钻杆和竹外逃固定在一起,再在普通的钻具用铜焊把钻石镶嵌在工具头部做成,金刚钻,然后用金刚钻钻孔,打孔也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打孔时都是毫厘之差;一是手要拿得稳,对的准,最好不能打穿,有时不小心打穿了,还得多加几道工序把孔填补起来;其二是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
  第四步锔钉,锔钉制作体现手艺人的水平,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锔钉的大小,得根据器物的大小以及破损程度来计算。这样,器物修复后不仅盛水不易漏,而且还给器物本身增添了几分韵味。当然,这些步骤和细节都与锔瓷艺人长期积累的经验息息相关。
  第五步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完整的锔瓷就完成了。

上一篇:【传统技艺】崔氏醪糟制作技艺(固原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木活字印刷术(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