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曹甸竹品扎制技艺(扬州市)
2021-05-20 11:35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扬州市宝应县
【简介】
淮宝重镇曹甸地处苏中里下河区域,自古繁华富庶,商贾云集,古称“一车二叉三曹甸”,水陆交通便利。
曹甸竹品扎制技艺形成于唐宋年间,随清明古塔庙会而兴起。明清时期,元宵灯会、迎神赛会、古塔庙会、都天会等活动盛行,曹甸竹品扎制技艺得到极大提高,并逐步形成一整套工艺流程。民国时期,竹品扎制并应用于古镇东、西、中三座桥的彩色桥楼、门楼装饰,该项技艺进入发展鼎盛期。建国后,古镇建设得到飞速发展,竹品扎制也进入全新发展期。近年来,竹制品大量被工业化产品所代替。
曹甸竹品扎制技艺分为工艺类和生产、生活用品两类。工艺类主要应用于庙会的灯彩装饰和敬神用品,主要有彩灯、彩亭、彩桥等,有花鸟虫鱼,神话传说、戏剧情节和历史人物造型(材料为竹料、彩纸、彩绸),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十番锣鼓亭、彩灯亭有五台、七台、以及三十六台,制作精妙,令人叫绝。生产、生活用品通过庙会进行商品交流。精良的制作工艺为人们所赞赏,邻县乡镇先后有数十人登门拜师学艺。
曹甸竹品扎制技艺选料讲究,工艺类不仅有竹匠娴熟的技艺还有很强的造型艺术成分,所制竹品不仅坚固实用,更显美丽而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生产、生活类精工细作,品种齐全,在竹品扎制界享有盛誉。
曹甸竹品扎制技艺经历代传承,已达千年,逐步完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融实用性、艺术性为一体,是民间艺术中的奇珍异宝;它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当地庙会的兴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附载着当地独有的民情风俗,蕴藏着大量的地域文化;它也是当地工匠谋生、致富的手段,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