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江西省上饶市

【简介】


饶河戏,又称饶河调,是赣剧的一支重要流派。她综合江西各大戏剧种的各种声腔,以江西五大河流之一,流经鄱阳县城的饶河命名。


明末清初,由于南戏四大声腔的互相影响和本省宜黄腔(今饶河戏二黄腔)的形成,加上众多外来声腔如楚腔、石牌腔、秦腔等在我省时来时往,促使江西的戏曲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继弋阳腔之后,江西又出现了一种“梆子乱弹腔”,随着“梆子乱弹腔”的出现,演唱乱弹腔的班社在我省各地纷纷组建。这种乱弹班多以发源地水系得名,并各自形成不同风格。如赣南的东河班,广昌的盱河班,修水的宁河班,上饶的信河班等。饶河戏因发源于鄱阳,故名饶河班。这种新起的乱弹班,以其丰富多彩的板腔音乐和悦耳动听的丝竹伴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道光年间,饶河班仿效汉剧,将“西皮”与“二黄”在同一剧目中合腔演唱。与此同时,来自浙江的“浙调”、“采花调”,源于安徽的“老拔子”、“吹腔”、“石牌”等各种声腔陆续传入饶河班,促使饶河戏乱弹腔的最后定型。并强烈地冲击着单一的弋阳腔。这时,多数弋阳腔艺人为求生计,陆续加入饶河班改唱弹腔。并将仅存的高腔剧目《目莲》和所谓“江湖十八本”传入饶河班。加上由婺源徽班传入的昆腔,一个含高、昆、弹三腔合一的饶河戏终于形成,并以其崭新的姿态一跃而雄踞于饶河流域一带的农村乡间。


上一篇:【传统音乐】铅山畲族传统民歌(上饶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下塘提线木偶戏(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