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湖南省衡阳市

【简介】


衡州花鼓戏是明末清初湘南地区流行的民间小戏剧种,以衡州地方方言为舞台语稍加提炼而成,其声腔以“唢呐牌子”和“川子调”为主,演出行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其中丑行较为突出。衡州花鼓戏创造于民间,生长于民间,反映了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产物,其题材丰富多样,多取材自劳动人民的生活、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以及与傩坛活动相关的传说等。衡州花鼓戏常演剧目有《刘海戏金蟾》《福寿图》《百忍堂》等。


衡州花鼓戏唱腔要求声音清脆、明亮,声音位置靠前。同时,要求演唱达到说的意境,依字行腔,不是为唱而唱,而是以唱来美化语言,强化唱词的语气,抒发人物的情感。衡州花鼓戏唱腔早期有一个特点就是男女不分腔。衡州花鼓戏的演唱,要根据角色特点及唱腔音乐对演唱方法与技巧进行调节,要在自然状态的嗓音基础上,进行专业、系统的发声技巧的训练,同时又不失掉其本身的韵味。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戏剧,衡州花鼓戏讲究把语气、旋律、唱词很自然地融为一体,来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描绘人民生活的情景。不提倡歌唱式的炫技或某个角色的卖嗓、耍腔。其唱腔的气口有:大换气、小换气、断气、急吸气、缓吸气、偷气等。根据不同的唱腔形式、腔源、曲调结构特点以及表现特性,衡州花鼓戏的唱腔形式可分为锣鼓牌子、川调、小调三类,并包含少数杂腔,音调高亢粗狂,富有热情。


上一篇:【传统音乐】湘江渔歌(衡阳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纸龙舞(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