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湖南省衡阳市

【简介】


鸡毛龙,流传于湖南省常宁市罗桥镇石盘萧家,它起源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300年。鸡毛龙用鸡毛、竹子、稻秆和布匹等材料纯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复杂。整条龙需60余人工作60天左右才能完成。鸡毛龙一般是双龙,每条龙共七节,由龙头、龙筒、龙杆(龙把)、龙圈、鸡毛龙鳞片、龙背、龙肚皮、龙尾组成,组织舞龙队员14人,耍珠2人,扛字灯4人。


鸡毛龙舞法和其他地方的舞法也不尽相同,它的特色是与字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钟鼓乐调佳,鸟声弄来音秀丽。龙凤呈舞瑞,花色飞去风景新”,随着字灯的不断变换,龙也变换着多种形态。在32盏字灯中,它可组成6首诗、6首词、9副对联,寓意十分深远。


上一篇:【非遗动态】辽宁省女子优秀美术工作者(铁岭协会)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下一篇:【传统技艺】祁东县山脚石手工红薯粉(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