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亳州斗鸡驯养技艺(亳州市)
2021-05-12 09:46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安徽省亳州市
【简介】
亳州斗鸡属观赏型、肉用型鸡种,主产于安徽亳州。亳州斗鸡体型较大,体格结实、紧凑,羽毛薄,腿高而粗壮,颈粗而长,胸部宽厚,肌肉丰满,喙宽而长,呈白色、黄色或黑色等。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寒耐热、抗病力强、耐粗饲、耗料少等特性。
斗鸡是中国古老的鸡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斗鸡走狗”的记载。安徽省饲养斗鸡始于何时,有待进一步查考,但从我国斗鸡的分布看,安徽省亳州斗鸡从中原输入的可能性很大。我国斗鸡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吐鲁番盆地、哈密地区,陕西的宝鸡、西安河南的洛阳、郑州、周口、开封、南邱,以及安徽省皖北部地区。南方斗鸡很少,皖北似是我国斗鸡从中原向南流动的边缘地区。过去,中原一带的商品有一部分先经旱路到毫县,通过涡河、淮河经运河入长江航道,可抵江浙一带。毫县由于处在水旱交通连接的位置上,形成了鲁、豫、皖交界处的商品集散地。发达的商业流通,促进了文化娱乐交流。作为娱乐的斗禽—斗鸡也从中原先传到亳县,并在皖北地区逐步繁衍发展起来。其中尤以凤阳斗鸡大骨鸡更为出名。这可能与朱元彰在此建都有关。皖北地区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红芋、高粱为主。由于有充足的饲料饲养斗鸡,并在斗鸡爱好者的长期精心饲养和选择下形成了具有独特性能的皖北斗鸡,具有顽强的斗性和较高的斗技,体型也比河南斗鸡偏大。亳州城内半截楼茶馆、北门外吊桥茶馆、北门外德仁街茶馆,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会对打斗。围观者如堵,看到精彩处无不手舞足蹈,啧啧称赞。亳州人自称这类活动是民间高尚娱乐,故至今流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