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滨州市无棣县
  【简介】
  笤帚是一种人们日常用来扫除杂物的工具,编制笤帚工艺源于我国。相传,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做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
  无棣县无棣镇汪家村的编制笤帚工艺从清末开始兴起,村里大多数人家都会编制笤帚。老辈里人们用人工背着、小车推着,将工艺成品销往各地,现在有机动车行销外地,也有各地的批发商前来批发收购,成为北方笤帚的一大加工基地。
  笤帚制作需要经过选料顺条、扎结勒紧、梳理成型等步骤。大体为:用散穗的高粱苗(糜子),籽粒摔净,然后把中散穗同直千穗(中间有硬芯)分开,挑出中散穗的糜子,在扎笤帚时做外皮,直千的糜子做骨架用;用一个箭杆形状的木制品(暂称拄脚),将麻绳如毛线般绕在木头上,工匠用脚蹬住拄脚,坐在对面,脚蹬拄脚,手脚向相反方向用力拉紧,使绳线牢固地勒紧;然后以此类推,向上每隔3~5厘米勒一道;将扎好的产品进一步去籽、理顺,修建整齐,完成。
  编制笤帚工艺分布于山东省各地。无棣县无棣镇汪家村有悠久的编制笤帚的历史,工艺产品远销各地。编制笤帚为纯手工制作,产品朴素大方、环保无公害,是“低碳生活”的理想选择,同时编制笤帚亦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渠道。

上一篇:【传统技艺】枣木杠酒酿造技艺(滨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一闻香糕点制作技艺(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