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滨州市无棣县
  【简介】
  古时南方用斗笠北方用苇笠,这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作为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十分受人欢迎。在山区许多家庭,往往在墙上挂上一围笠作为装饰,亦赏心悦目。苇笠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诗经》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所用。 斗笠用绊子草为原料,编织而成,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笠面有的涂上桐油。 “或大或小,皆顶隆而口圆,可芘雨蔽日,以为蓑之配也”(《国语》)。古诗文中,故常蓑笠并用,“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唐•储光羲《牧童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苇笠,又名箬笠。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父》)。有的围笠,以葵叶铺陈笠盖,因而称之为葵笠。有的则以笋壳夹于竹篾中,“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唐•高适《渔父歌》)。
  车镇乡西邓村苇笠在清朝时期已经形成规模,具体产生年代无从考证,到目前大约传承了1千多年,据本村58岁的杨希琢老人讲,她的祖辈、父辈都是做苇笠的高手,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该手艺几近失传,现在附近村会做的也大都是从她家学来的。
  苇笠是中国民俗手工技艺的代表之一,是农民劳作不可或缺的工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帽、太阳帽等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围笠逐渐被淘汰,这项手工技艺亟待传承,以留住民间智慧,弘扬光荣传统。

上一篇:【传统技艺】制鼓制作技艺(滨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枣木杠酒酿造技艺(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