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安徽省亳州市

【简介】


亳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晚清以来,武风很盛。亳州武术比较著名的有两大门派,一为“形意门”,是河北派形意拳名家马登云老师传授;一门为“查拳门”,为河南省沈丘“马家查拳”著名拳师马忠清老师传授。


进入民国以后,亳州“降州为县”,为“二等甲级县”。民国19年(1930年)秋,城“西北保”保长哈文德,会集西北城区的回民“香老”商谈,认为国家动乱在即,土匪横行,恶霸招摇,回族兄弟人数较少,处此乱世,非有武功,不足自保。与会者多为回民中深具人望的头面人物,比较著名的有六人,他们是:“四、六、八、哈、杨、沙”。“四、六、八”,是三位“文先生”,很有文采,回民兄弟遭受官司之类,都由四先生、六先生、八先生出面,写状纸,出堂参加诉讼,维护回民利益,很得回民拥护;“哈”,是哈文德,时任西北保保长,实际是回民自治组织与政府联系的纽带。“哈家”系亳州最老的三家回民“哈、杨、沙”之一,世代居亳,家族代有人才出;“杨”,是杨克庭;“沙”,是沙老广。这六人,都在亳县城西北部回民中具有很高威望,也是亳州北京清真寺的“香老”(相当于现在的寺管会)。经过商量,大家都认为,在此“乱世”,非习武不足稳定。统一认识后,决定由“香老会”出面聘请武师,来亳县传授回民武艺。


回民习武,历代均有传统,称为“教门拳法”,著名的有“心意拳”、“查拳”等,尤其查拳,更是回民传统武艺。民间有“东西南北中,查拳出在教门中”的谚语。相传“查拳”创自“查密尔”,此公系新疆维吾尔族人,明代奉命赴东南地区“抗倭”,行进到山东冠县石家寨时,患染重病,留在当地清真寺治疗。病好后,感于当地居民和阿訇悉心照料,乃将自身武艺传授当地子弟。“查密尔”本为维语,意为“军汉”,后以音译,命名他传下的拳术,称作“查拳”。“香老会”经过协商,决定聘请河南“怀店集”教门拳师马忠清来亳传授武艺。


上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亳州大洪拳(亳州市)

下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亳州岔拳(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