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安徽省亳州市

【简介】


在皖北亳州,每逢春节、元宵节跑竹马民俗活动威风上阵,给村民们带来节日喜庆的气氛。跑竹马作为当地传统民俗舞蹈活动之一,经历代民间艺人的排演和实践,逐渐形成固定的演出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色,深受当地村民们的喜欢。


所谓“竹马”,就是是用竹片做成坯子,外面色上彩布制成的马,造型十分逼真、形体特别美观。关于竹马的来历,在皖北农村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一次兵败之后,躲进大山里,因为战马来回奔跑糟蹋了老百姓的许多庄稼,老百姓怨气很大,但是,又拿他们没办法。最后,这件事惊动了山神,山神就来找朱元璋说理、要求他约束部下,尽量不要破坏农民的庄稼。朱元璋见他一个老头子,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随口而出:马是畜生没有办法管教。山神听后大怒:既然你没法管教,那我来替你管教你的马。山神使出法力,一掌将朱元璋的坐骑拍进了庙墙。


朱元璋看到这样的场景顿时见大惊,他知道这一次遇上了神仙。于是,朱元璋连忙道歉,承诺从今今后一定约束自己的部下,不让战马糟蹋老百姓的庄稼。山神也知道他是真命天子,见他认了错,顿时消气了,并说要赔朱元璋一匹好马。只见,山神折下路边的一根竹枝,编成马形,贴上纸后吹口仙气,就支成了一只骏马,送给朱元璋。从此以后,朱元璋骑着这匹骏马弛聘疆场,打下了天下。老百姓为纪念此事,每年正月里都要编竹马,既是祭祀,也是娱乐。


跑竹马的角色,最少8人,最20多人,一般情况下都是双数。跑竹马分为引马、赶马、头马,二马、中马、尾马等较为关键,他们各有各自的的分工和角色要求,一度流行于皖北农村和城市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者身穿多彩服装,将竹马捆绑在腰间,脚尖点地,不停地摇动马头,尽情地模仿骑马的动作。跑竹马表演过程中,演员们不停地变换阵型,气势庞大,热闹非凡,随着一阵阵喝彩声和欢呼声,演员们将表演推向高潮。


现如今,跑竹马已经演变成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每達春节、元宵节等节庆之时,竹马队就踩着鼓点在街头巷尾跑起来,表演者模仿骑马的样子,前俯后仰,忽而徐行,忽而疾驰,边歌边舞摆成各种阵势尽情地舞蹈,幽默滑稽的动作赢得了村民们的一阵阵掌声。


上一篇:【传统舞蹈】雄风狮子舞(亳州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亳州高跷(亳州市)